第1940章 霧裏看花(第2/2頁)

法正撚著手指,有些為難,欲言又止。曹操看得真切,眼神閃了閃。“你擔心我兒子修?”

法正點點頭,輕聲嘆道:“孫策狡黠,與令郎結婚姻,兗州就成了緩沖,袁譚只能從兩側進軍,兵力分散。袁譚必然以此為由,消極怠戰。若令郎能與孫策決裂,與袁譚聯手,形勢則大不同。”

曹操眼神閃爍,沉吟不語。

法正接著又說道:“中路難以突破,必從側翼用力。劉繇、高幹都聽袁譚命令。袁譚不肯用力,他們當然也不肯用力,孫策兩翼無憂,才能全力西進。原本益州憑借地利堅守,也能勉強支撐,現在黃忠、周瑜練兵有成,形勢於我不利,如果不及時調整,一旦孫策攻入益州,天下誰還能是他的對手?君侯,這不是益州之得失,而是天下之得失,不可不察。且父子為敵,對君侯名聲很不利。”

曹操低著頭,來回踱了幾步,神情有些猶豫。“孝直,你說的我也想過,長此以往,的確不是辦法。可是,我有兩個擔心。”

“哪兩個?”

“一是孫策究竟能走多遠,一是如果子修放棄兗州,山東的形勢會如何變化,是對孫策更有利,還是對袁譚更有利。袁譚有世家支持,從豫州返回後,也的確有脫身換骨之變,但他最後能不能戰勝孫策?如果孫策不急於進取,與朝廷妥協,緩緩圖之,袁譚還是對手嗎?”

曹操擡起手,撓了撓鬢角。他今年四十五,正當壯年,卻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鬢角已經有了白發。天子、孫策、袁譚,這三個年輕人各有優勢,勝負取決於他們,而不取決於自己。益州自守有余,進攻不足。相比之下,曹昂的取舍也比他的生死勝負更重要。

對曹家來說,如果大漢亡了,袁譚和孫策誰能得天下沒什麽區別,只看曹家能從中得多少利益。曹昂與孫策有婚姻關系,又擁有兗州,如果他一直支持孫策,將來富貴當不在九都督之下。袁譚卻未必能給他這麽高的待遇。曹家沒什麽經學背景,在世家排不上號,征戰之際,曹家還有些用處,一旦天下太平,肯定會受世家排擠。

讓曹昂放棄孫策,轉而支持袁譚,對曹家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至於朝廷,有他就夠了,何必再拖上曹昂。孫策有激進之嫌,天子又何嘗不是,引涼州人入朝,天子儼然已經成了蠻夷之君,對他們關東人並不友好。只不過這樣的話不能對法正說,法正也是關中人,他對朝廷遷都長安,甚至引涼州人入朝並不反感。從地理上,關中屬關西。從心理上,關中人當初沒少受關東人排擠,也和涼州人更接近一些。

法正說道:“君侯以為,孫策還有和朝廷妥協的可能?”

曹操點點頭。“孫策雖然悍勇,卻並非無謀,他只是還沒遇到對手而已。一旦受挫,知道不可強取,未必不會改弦更張,以柔道取之。孝直,易重陰陽,孫策雖然讀書少,卻深諳易道,否則他也不會創出太極這樣的拳法、矛法。”

法正不以為然。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孫策用兵一向以強攻硬取、短兵相接為主,沒看出在謀略上有什麽高明之處。不過他也看出曹操不願意用曹昂做賭注,只能另想辦法。

“既然如此,請朝廷出兵協助吧。賈詡是涼州人,如果他能從弘農方向發起攻擊,漢中的壓力會少得多。至於周瑜,主公還是去信催催劉繇、高幹,冬天將至,他們可以用兵了。”

曹操表示同意。他的壓力太大了,必須找人分擔一下。劉繇、高幹估計幫不上什麽忙,但賈詡還是可以考慮的。涼州人大量入朝,這是涼州人崛起的好機會,賈詡不可能無動於衷。孫策封王,他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表示,幾個月前更是將蔣幹趕出了弘農,即是明證。

曹操與法正商量妥當,擬成方案,又派人送往成都,請在成都養病的戲志才斟酌修正,然後送往長安。與此同時,他傳書許攸,將親自帶兵增援上庸,請許攸務必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