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4章 知天命(第2/2頁)

徐榮運氣好,有張遼相救,賈詡指望誰救他,張繡嗎?張繡武藝很好,也許不亞於張遼,腦子卻差得太遠。這就是個匹夫之勇,只能沖鋒陷陣,當不得大用。跟著蔣幹幾個月就被蔣幹使得團團轉,遇到孫策這種玩弄人心的高手,只怕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

涼州勇士很多,謀士太少,像賈詡這樣的智者更是鳳毛麟角。

李儒一邊想著心思,一邊跟著楊儀沿著馬道上了城。孫策站在城上,正與幾個年輕人說些什麽,那幾人躬身領命,轉身去了。孫策轉身,看了李儒一眼,迎了過來。

“文優先生一路辛苦。”

“多謝大王關心,不辛苦。”李儒躬身施禮,笑道:“南陽安樂,比兩年前更甚一籌。大王不僅用兵如神,理政也是出類拔萃,令人嘆服。”

孫策笑道:“先生喜歡南陽?”

“喜歡,的確喜歡。”

“那就在南陽住下吧。”孫策挽著李儒的手臂,輕輕拍了拍他的背。“想在哪兒定居,喜歡熱鬧點還是清靜點,依山還是傍水,我來給你安排。”

李儒心中一緊。孫策一見面就這麽親熱,大出他的意料。他可不敢認為孫策是真的禮敬他,連客氣都算不上,最多只是試探他與賈詡的交情。

“多謝大王美意,老朽感激不盡。只是老朽生於河邊,喝慣了河水,又年老體衰,余日無多,落葉歸根,不敢遠遊了。”

“我記得你是馮翊人吧?”

“馮詡郃陽。”

“思鄉念故,也是人之常情。那賈文和呢,他準備什麽時候回武威?”

李儒暗自苦笑。他就知道孫策對賈詡有怨氣。“大王說笑了,文和剛知天命,正是輔佐明君,建功立業的時候,豈能歸老。”

“明君?不知在他賈文和的眼裏,誰堪稱明君?”

“大王說笑了,當年一見,文和便與大王相知,先致霸王之刀,再呈白玉美人,誠意可鑒啊。”李儒退後一步,看向孫策腰間的項羽刀。“霸王之刀猶在,莫非白玉美人已經失落?”

孫策微微一笑。“我孫策何德何能,敢為賈文和之君?我一直拿他當朋友。朋友嘛,禮尚往來。他送我項羽刀、白玉美人,我這兩年也沒虧待他。可是我當初親自趕到黽池與他相見,這麽多年了,他可沒主動來看過我,是不是有些不給面子?”

李儒心中明白,孫策這句話看似謙虛,實則上已經將賈詡置於君臣之外。賈詡明哲保身,待價而沽,孫策稱王也沒派使者祝賀,更別說親自面見孫策了。換了任何人,對賈詡都會抱有懷疑,孫策這麽說情有可原,只是殺氣騰騰了些。

這意思很明白,如果賈詡不來見,這朋友也就做不成了。

“大王天姿英特,當世英雄。文和雖不幸,生在涼州,年輕時不逢明主,蹉跎半生,年逾不惑而與大王為友,雖不及張相,亦足以慰平生。難怪他與大王一在西北,一在江南,卻能一見如故,恨不得朝朝暮暮。只可惜天下未定,並州又是王允故裏,俗務纏身,不能如願。”

孫策心中微動。李儒這句話說得很有水平,既不低聲下氣,又為賈詡開脫。賈詡如果不是涼州人,他又怎麽會走到這一步?生而為涼州人,他既不得不依附董卓,就不得不勉強維持董越、牛輔等人,同樣不得不與楊阜、趙昂等人相呼應。這是涼州人的機會,作為一個飽受歧視的涼州智者,面對這樣的機會,他有所猶豫甚至選擇都是情有可原的。即使他知道賈詡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老烏龜,聽了李儒這幾句話,也不得不承認賈詡有苦衷,逼他來見有些強人所難。況且天下未定,並州是王允的故鄉,賈詡在並州總比別人控制並州更有利。

與李儒相識這麽久,還是第一次領教李儒的厲害,這幾句話綿裏藏針,分寸拿捏得也恰到好處,不是一般人說得出來的。

“先生言重了。能面聆先生指教,是我的榮幸,想他賈文和與先生朝夕相見,我真是羨慕得很啊。”孫策不動聲色的回了一句。“先生真的不考慮在南陽住一段時間?你身體不佳,南陽本草堂名醫甚多,最適合休養身體了。對了,最近戰事繁忙,我身邊的幾個人都派了出去,人手不足,你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