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8章 董和獻計(第2/2頁)

“這是大王的筆跡嗎?”

“自然。”少年侍從面帶微笑,一副習以為常的模樣。“大王說,董府君的文章很好,簡明扼要,說理透徹。只是若要發表,還要在文句上稍作潤色。也不用太費事,如‘八月秋風起,兩岸稻花香’即可。”

說完,少年侍從拱手再拜,轉身回去了。

董和和龐山民相視而笑。“八月秋風起,兩岸稻花香”是董和與龐山民唱和的詩句之一,沒想到孫策也知道。董和打量著文稿上的批注,感慨地搖搖頭。“大王博聞強識,令人嘆為觀止。”

“靜能生慧,大王修道有成,有金聲玉振之境界,博聞強識又算得了什麽。”

……

代郡,桑乾。

明月初升,照在淺淺的治水(桑乾河)上,波光粼粼,水聲潺潺,寧靜而安詳。

沈友挽韁而立,看著遠處的山巒,眼神寧靜。夜風吹起他的衣角,獵獵作響。

龐統裹緊了狐裘,看看沈友,欲言以止。這塞北的天氣與中原果然不同,這才八月,天氣就冷得讓人受不了,尤其是這夜風,像針似地往衣服裏鉆,不穿皮裘簡直受不了,真不知道冬天該怎麽過。

“士元,再過幾天,可能就要下雪了。”沈友仿佛聽到了龐統的感慨,一聲輕嘆。“江南三春水,塞北八月雪。若不親至,如何能知世界之大。”

“都督所言甚是。不過,我最擔心的還是將士們能不能承受這胡天之寒,若是準備不足,非戰減員可能會很嚴重,中原將士尤甚。”

沈友點點頭,撥轉馬頭。龐統所言,也正是他最擔心的。他奉命移駐幽州,自然想多立戰功,可是他更清楚,圍攻並州的戰事許勝不許敗,尤其是他,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他呢。

這個任務原本是太史慈的,只是因為公孫度處置不當,殺戮過重,引起了扶余人、高句麗人的反撲,太史慈脫不開身,才落到了他的肩上。太史慈本人沒說什麽,可是他的部下不可能一點意見也沒有。他主政青州的時候,得罪了不少青州人,而太史慈麾下就有不少青州人。他若是出擊不利,損失折將,青州人絕不會放過這個嘲諷的機會,到時候丟臉的不僅是他本人,更是吳王,以及整個江東系。

“都督,回城嗎?”馬超問道。

“回吧。”

“喏。”馬超舉起示意,傳令兵吹響號角。很快,四周傳來回應聲,警戒的騎士聚擾過來,護著沈友回城。他們策馬輕馳,有說有笑。秋天獵物多,有騎士射了幾只野兔、野雉,掛在馬鞍上,帶回去下酒。今天是中秋節,將領們會有豐盛的晚宴,但普通將士酒食有限,這幾只野兔、野雉也是不錯的加菜。

看著一個個精神抖擻,談笑風生的騎士,沈友暗自苦笑。這塞外就是騎兵的戰場,這些涼州騎士如魚得水,相比之下,來自中原甚至江東的步卒就沒這麽自如了。別的且不說,想像騎兵一樣隨時出獵、改善夥食就不太可能,只能依賴軍中的供應。一旦出征,步卒更加依賴騎兵的保護,否則隨時可能遭到襲擊。

如何安排行軍路線,將遇襲的危險降到最低,同時又要減輕運輸的負擔,是沈友、龐統最近最用心的事。根據以往的經驗,水路運輸無疑是最省力的辦法,考察治水的運輸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治水俗名桑乾水,是說秋天桑椹熟時水量下降,河水幹涸,甚至可能斷流。很顯然,運輸能力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滿足要求,秋冬進兵只能倚賴陸運。

“孟起,如果沒有輜重補給,騎兵奔襲,最遠能走多遠?”沈友突然說道。

馬超轉頭看看沈友。“這取於兩個問題:能不能及時捕捉到敵人,敵人有沒有足夠的補給。如果能捕捉到敵人,戰而勝之,取其牛羊自給,可以走得無限遠。只是中間若有差錯,一旦斷糧,人馬乏食,就可能不攻自破。若是遇到暴風雪,那就更麻煩了。”

“若是知道敵之所在,三五百裏不成問題吧?”

馬超眼神閃了閃,突然反應過來。“都督是說彈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