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香頭的定期典禮:朝頂

“進香朝頂”在香頭看來是一件極重要的事。“朝頂”就是到聖山去頂禮。“進香”是對於聖地的神聖進一些供獻。香頭雖是分門別派,但是他們所朝的頂卻大致相同。至於朝頂的日期,各門各派全都有些出入。現在舉一個例子便足以說明了。

海澱楊家井十九號張香頭,是他本門中現存年紀輩分最高的一位。他本門各香頭每年進香各山寺的日期如下:

①天台山,三月十五日。

②東嶽廟,三月十七日。

③丫髻山,三月二十八(小建)、二十九日(大建)。

④妙峰山,四月初六日。

⑤裏二寺,五月初一日(通縣南門外二十八裏)。

⑥潭柘寺,八月二十日。

朝頂的人員除去香頭之外,還有其他善男信女一同結伴前往。據剛秉廟李香頭說,香頭朝頂的目的乃是要引起老娘娘的注意。老娘娘若是知道某某“當差的”進香朝頂來了,只要向該“當差的”“壇口”上多看兩眼,該“壇口”的“香火”便更要興旺起來,這乃是“佛光普照”之意。至於其他善男信女朝頂的目的(與香頭結伴前往的),則是為許願的原故。被香頭將病治好的人,有的便許願“進香拜山”。

“進香朝頂”乃是全社區的活動,而不是單獨的行動。有的香頭在進香日期的前一個月,便往與有關系的人家勸捐。所謂有關系的人家,乃是香頭的親友,或是經此香頭將病治好的人家。後者在香頭“壇口”上全有姓名住址的存案,以備查考。各人家捐助時便量力而為,或是助錢,或是捐糧食,或是助大車,這都是香頭上山時的必需品。例如,六道口聯保主任劉文錚,便是每年助車的一位善士(他將家中的大車助與香頭上山,回來之後再還與原主)。此外,還有助雜物的,如同香燭、香油、毛巾、毛撣等等,這都是由香頭帶到山上,奉獻給廟中的。

香頭各“門”(系統)有各家的組織,結合的各團體,均都世代相傳,團體的行動最重要的是“進香朝頂”。每個“壇口”是團體的單位,若幹同門的“壇口”(從一師相傳的“壇口”)組合而成為“會”,例如西直門丁香頭便有“海燈會”,這個會朝頂的時候,以香油為主要的供品;剛秉廟李香頭的會名為“蠟會”,其供品以蠟燭為主,諸如此類。

此外,還有“清道會”,以笤帚為主,“撣子會”以毛撣為主。海澱張斌香頭本門的“會”創於清季乾隆二年,定名作“五頂長升子孫老會”。會中有旗幟作為標記,旗幟存在張香頭的師哥西直門外大柳樹王奶奶壇上,因為後者在本門香頭之中輩數最大,所以同門共推她做“把頭”(會頭)。這個會以“五頂”命名的緣故,是因為每年按期朝拜“五頂”。“五頂”便是天台山、丫髻山、妙峰山、裏二寺、潭柘山的岫雲寺。其中以東山(丫髻山)最重要,因為東山“王奶奶”總管天下四門仙家的緣故。

在未曾朝頂之前須要“開山”。“開山”便是朝頂之先所舉行的團體集會。張香頭門中徒眾當每年三月十七日上午,在北平朝陽門外東嶽廟聚齊,焚香,跪拜,焚“開山表”(表文不悉),典禮完畢,大家會同商議上山一切事務,各司其職,分頭進行,這便是“開山”。以下是到東山朝頂的情形。因為東山最重要,所以很值得在此敘述。

張香頭門中徒眾,每逢三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依月之大建或小建而定)上東山。所有壇眾門徒和“交願”(對神貢獻“願品”)各善士,例如“助善的”、“中軍把”(樂器組)、“司房把”(會計組)、“中火把”(夥食組)、“錢糧把”(司獻神錢糧)、“大車把”(車夫等)等等,分乘若幹輛“三套大車”(每車三個牲口。以往張香頭門中上山有四十余輛大車,去年僅有十三輛),滿載“願品”、“隨願物”如豬、羊、煙、茶葉、大鹽、封香、簪環、袍服、冠、履、襪、鮮果、素供等等一切心願所許的東西。沿路按站而行,一路上言語和善吉祥,不動葷酒。

到了東山之後,先在黃花嶺黃花洞(丫髻山的東南端)進香。因為這個地方是四門仙家的總參修處。在這裏也要有“焚香”、“設供”、“交願”(貢獻願品)、“焚表”等儀式。禮畢住在店中。

第二天動身朝娘娘頂,路途八裏。門徒各眾全都步行。當中是捧“神架”的香頭。這都是由本門中輩分高、對於禮儀熟悉的人擔任。神架是用木制的,作扇面形狀,凹的部分相合於捧者的胸部。架的上面是平的木板,板上中間供著“聖母娘娘”的位牌,左邊供的“子孫娘娘”位牌,右邊供的“眼光娘娘”位牌。位牌的兩旁是“執事”架(小型儀仗)一對,分列左右。上面各插龍旗、牌、棍、傘、扇,共有十件。此外,又立四門仙家位牌和供品等。“捧神架的”捧之一直到山頂,同時“中軍”、“文場”(音樂)一齊奏動,陪伴而行。到了山頂廟中,將四門仙家的位牌供在“山門”之內(廟門內)大殿外面的“內庭”(院中)。有的位分小的仙家還不許進廟。廟中的執事根據歷年的習慣,知道某“會”所奉的仙家位分大,可以進廟,某“會”所供奉的仙家位分小,只準安置在廟外,聖母神駕便要請到殿中。然後,依著次序“交願”、“交香”、“交供”、“交表”。每舉行一種儀式的時候,都默念大悲咒。然後,再依照本門香頭的輩分尊卑相互道喜行禮。以後到“王奶奶”殿,也是這樣做,再到回香亭也是這樣做。下山到客店宰豬(許願的豬)吃白肉。同來的各助善者和各“把眾”(各組自動服務的人)先坐席。香頭本門壇眾由尊輩率領,向各席行“公參”禮(集合向坐席的人叩頭致謝)。等到來賓吃完之後,本門香頭才能聚餐。所吃的都是前人吃剩下的。余下的“白湯”(豬肉湯)便留著做晚飯的打鹵面。這便是朝頂的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