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二章 本與末

據沙勿略自我介紹,他所在的耶穌會,是受羅馬教皇承認的天主教修會,由他的同鄉兼好友羅耀拉創立,他則是其中元老之一,其會中成員都是神父,非神父不能入會,而且必須是受過良好教育,不僅要有神學畢業證書,還得有另一項課程的大學畢業文憑才行,其要求遠比對一般教徒嚴格許多。入會者必須發誓他們將生活貞潔、貧窮,對修會和教宗的命令絕對服從,並以弘揚教義、傳播主的福音為終生任務,可以看成是天主教內的精英社團。

二十年前,沙勿略成為耶穌會的首批傳教士,奉教廷之命前來東方傳教。歷經八個月的艱難航行,最終抵達印度西岸的果阿邦,在那裏進行了一番艱苦的拓荒,終於獲得了不小的成就,甚至建起一所培養當地土著傳教士的學院。

但印度並不是沙勿略傳教的終點,四年後他離開果阿,來到馬六甲一帶。在南洋地區傳教,並學會了漢語、粵語、閩南語,做好了前往大明的準備。因為在傳教過程中,他深深認識到日本、南洋、朝鮮、安南這些地方的文化,深受中國的影響。而中國文明昌盛,是世界第一大國和第一強國,如果能在中國傳播福音成功,便可不費吹灰之力的影響整個東亞文化圈。但當時明朝閉關鎖國,除了官方正式派遣的使節外,中國禁止一切外國人進入。沙勿略要光明正大的傳教,也不可能偷渡入境,只能先帶領忠誠的追隨者,前往東海之濱的日本。

在那裏,他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成功使九州島大名松浦隆信等皈依,同時他也終於等來了進入中國的機會,大明嘉靖三十六年,也就是西元一五五七年,大明重設市舶司,開放蘇州為通商口岸,外國人終於有機會走入這片神秘的土地。

但日本仍然因為倭寇戰爭受到懲罰,日本人不被允許進入中國的境內,沙勿略只好輾轉南洋,準備從那裏進入明國,不幸的時,這時候他得了瘧疾,在馬六甲臥病一年,生命垂危。但托大明開關的福‘金雞納霜’。

在做好充分準備後,率領一艘載有二十名傳教士的貨船,以販賣糖料的名義,終於進入了中國,並驚喜的發現,在日本時有過接觸的松浦隆信的女婿,竟成了通關口岸的政務官,靠著這層關系,他才能打破外國人在大明的留居期限,一直在上海碼頭傳教。

在這裏,他見識了高度的文明和文化,上海城的富庶繁華,恐怕只有故國的馬德裏才能媲美,而這裏人們的優雅修養,卻是那些粗俗的遠洋暴發戶,不能相提並論的。更讓他不可思議的,據說這裏只是剛剛建成的一座縣級城市,比它更大更富有、更有底蘊的城市,在大明不計其數,這讓沙勿略心中的仰慕之情,那真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無論如何都想去內地走一走、看一看……不過沈京沒這個權力,現在見到沈默這位能幫他實現夢想的‘貴官人’,沙勿略馬上表達出強烈的追隨意願。

而沈默也對耶穌會十分感興趣,希望通過他們,將歐洲的哲學、科學引進來,能幫助大明人、尤其是士大夫們開闊眼界、改變觀念——在這個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度的關鍵時代,思想的改變是重中之重。

於是沈默愉快地答應了沙勿略的請求,在離開上海時,允許他隨行,至於別的方面,現在說來還早,還是等時機成熟再說。

※※※

沈默在上海待了三天,與在蘇州時的低調截然不同,他公開與商業協會人士會晤,參觀新建成的交易所、證券市場、保險公司。並作為見證人,出席了一部民間商業法典的簽署儀式。

法典簡稱‘上海公約’。在長期貿易實踐中,商人們痛感無法可依、缺少規範,導致貿易混亂、矛盾叢生,最後所有人的利益都大受影響,所以急需一個可以規範整個日常商業行為的東西,但誰來制定、怎麽制定,這是個問題。

當時沈默還在蘇松巡撫任上,很多人都認為,由他來出面制定一些東西,是最好的選擇,但被沈默斷然拒絕,他私下對一些頭面人物說,誰制定,誰就有解釋權,就是這套東西的主宰。你們信任我,我很高興,但我畢竟是官方身份,也不可能永遠在這兒,將來新的巡撫上任,便會繼承我的權力,也擁有解釋權、甚至修改權,到時候你們豈不是被動了?

他這番話,對那些人的觸動很大,使他們思考了許多之前從沒想過的東西,經過一番合計,他們最終決定跳開官府,自己制定規範。也是在那一刻,他們對沈默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們心中,這位無私、睿智、全心全意為他們著想的大人,已經有些超凡入聖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