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一章 西北望(中)

按照沈默的指使,戚繼光眯起一眼,用另一眼去瞧那第二支槍的槍膛,終於發現了端倪……只見本該光滑的槍膛中,竟有一圈螺圈狀的線紋。不由擡頭問道:“難道是這些線在起作用?”

“是。”沈默頷首道:“這叫膛線,別小瞧它不起眼,卻可以讓你的子彈打得更遠更準。”

接掌兵部後,沈默特意命人展開調查,以找出目前軍隊裝備所存在的缺陷。其中關於火槍,除了上面所說的種種不足之外,最受官兵詬病的,還是其射程方面的問題,因為是圓形子彈,且槍膛不標準,往往明明瞄準的是地下的鹿,開槍之後卻差點把天上的鳥打下來。

沈默把這個問題交給兵工總廠的工匠和泰西來的專家們,自己也在苦思解決的辦法……他雖然只是個門外漢,但畢竟多了五百年的見識,總能從後世成功的經驗中,找到些許的靈感。

他想到了兩個方法,一個是給槍加膛線。因為從搜集的情報看,普魯士人在七十年前,就已經在槍膛內加刻膛線,不過從搞到手的槍支看,他們的膛線是幾條直線,應該是用來加快裝填速度,並不是為了提高準確度。真正的膛線火槍,應該是出現在三十到五十年前的普魯士地區。沈默得到了幾支制造時間為西元一五四四年的瑞士造,便刻有十分精美實用的螺旋狀膛線,因為西文中,膛線的發音為‘來復’,所以這種槍又被稱為來復槍。

至於瞄準裝置,大約也是在七十年前發明的,沈默得到的幾支名為‘JAEGER’精美的貴族用槍中,就有最基本的準星、照門的配備。

有了膛線和瞄準裝置,射擊的準確度大大提高,可以達到二百公尺之外。據說在十六世紀初,也就是六七十年前,那位神奇的大畫家兼大發明家達芬奇,曾經帶著自制的來福槍來到佛羅倫薩的城墻上,瞄準圍城的敵軍開了一槍,打中三百公尺外的一名敵兵。也就是自那時起,前膛來復槍,在普魯士、奧地利地區開始大量的應用。

但因為這年代來復槍的膛線,是要靠手工刻上去的,成本不菲,造一支符合要求的來復槍,足以生產兩支不錯的滑膛槍。不過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使用來福槍的時候,彈頭與膛線必須緊密咬合,無法像滑膛槍一樣,使用直徑較槍管內徑還小的彈丸,因此前膛來復槍的裝彈十分困難而耗時,所以為了維持大量火力,各國的正規部隊仍然配置滑膛槍。

而且通過長時間的實戰射擊,人們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加方法,比如將彈頭用浸了油脂的布或者皮革,包上以利前膛裝彈,對於熟練的射手來說,裝填速度並不慢於滑膛槍多少,所以這種來復槍依然在歐洲被廣為追捧。

像沈默的‘JAEGER’獵槍,槍管很短,主要用途是在打獵和競賽上。據說最近幾年,這種來復槍已經風靡歐洲,貴族們時常舉辦使用來福槍的射擊競賽了。當然這種射程遠、威力大的武器,也不只是貴族的玩物,當時德國各地諸侯的主要收入是出口傭兵,他們提供歐洲各國軍事服務,所配備的也就是這種‘JAEGER’槍,因此這些德國傭兵也稱為‘Jaeger’。他們通常在戰爭中作為散兵出現,擁有隨意移動和自主射擊的權力,負責偵查和狙殺等任務,就像肉中刺一樣令敵方難受。

對於這種利器,沈默自然不能無動於衷,便讓兵工總廠也研發膛線技術。對於諳熟這個時代各種槍械制造的腓力總監來說,給槍管拉出膛線,並沒有什麽難度,僅僅幾天工夫,他便搗鼓出一台手工膛線機(注),並在隆慶式步槍上刻出了合格的膛線。

※※※

對於槍支射擊精度的改進,沈默還有一個建議,便是將球形的彈丸改成一頭尖的長形彈丸。這沒有什麽技術上的難度,就是一層窗戶紙,可不捅開的話,不知何年何月才會有人靈光一閃想到這一點。

在兵工總廠的試驗中很快發現,長形彈丸確實較球形彈丸優越。第一,重量相同時,長形彈丸的直徑要比球形彈丸的小得多,而且它的頭部做成尖形,可減小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可大大縮小槍的口徑,減輕槍的重量,提高槍的堅固性。第二,長形彈丸同槍膛的接觸面積要比球形彈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線,因而可減小膛線的深度,這對於降低制造成本,無疑是一個福音。

而且在實驗彈頭材質的過程中,彈藥師們發現,錫質或者鉛質的彈頭,因為質地柔軟,在激發時,經常堵塞槍管。按說應該放棄這種材質,但有人想到,是不是可以把彈丸的直徑縮小一些呢,試驗之後效果竟然極佳。經過一番摸索之後,將彈頭定型為底部略凹的樣式,這樣彈頭能在火藥點燃後迅速膨脹,使彈頭緊貼槍管膛線,在膛線的壓迫下,彈頭又可以高速旋轉而出,命中精度大幅提高。並在擊中目標後會馬上變形,能造成更大的創傷,尤其是對大型動物,有很強的停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