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六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

陳奉、梁永、高宷之流並不是個例,而是所有礦監稅使的縮影。這些太監在入宮前,基本都是窮困潦倒卻又不甘現狀的無業遊民,為了改變命運、飛黃騰達,才會選擇‘太監’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那切去是非根的一刀,也基本切去了他們的良知、羞恥心等人性一面。在宮中時,他們奴顏屈膝、百般邀寵、尊嚴和欲望極端壓抑。一朝外放,他們仗著皇帝賦予的特權、密布天下的東廠特務網絡,和招募的亡命之徒,自然要百倍補償。那些壓抑扭曲的貪念和對社會、尤其是對富人的仇視、以及無從宣泄的性壓抑,都爆炸性的發作出來,因此表現的無法無天,恣意妄行,瘋狂變態,給神州大地帶來了一場曠世浩劫。

北到遼東,南迄滇粵,東至蘇松上海,西抵陜西,中部如山西、兩湖、江西無一幸免,全都慘遭太監們瘋狂的蹂躪。越是富庶發達的地區,受害也就越重,尤其是江浙一帶,原本就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中百業凋敝,現在又被太監們視為最肥美的獵物,自然遭到格外嚴酷的盤剝敲詐,民生急速蕭條,市面無比冷清,與萬歷初年的繁榮景象,不啻天壤之別。

其中變化最大的,當數完全靠工商業承托起來的上海城。

嘉靖三十五年上海開埠,轉年,在此設立市舶五關,將稅等分為九則,止權行商,不征坐賈,對工商業幾乎沒有影響,上海也奇跡般的崛起在東海之濱,迅速成為了全國的經濟中心,市面一派泱泱萬千的新氣象。

然而萬歷十一年九月,朱翊鈞任命原京城最大皇店寶和店的管事牌子孫隆,得到了礦監稅使中最肥的差事——榷稅蘇松各郡,包括蘇州、松江、上海城的稅收。

到任之後,這位在北京城瓜地三尺的吸血鬼,命參隨黃建節,募集本地流氓頭子湯莘、徐成等人,全都任命為稅官,號稱十二太保。

不得不承認,孫隆是個稅收奇才,他總結在京城征稅的經驗,並結合當地特點,在關稅之外,又開征了‘入市稅’和‘機頭稅’。前者是對商品流通課稅,由他手下的十二太保來完成。

辦壞事要用無賴,真是千古不易之理,那些沒有道德底線的流氓頭子一旦上崗,其徒子徒孫便都搖身便為稅務人員,蘇松一帶、水陸孔道的征稅網點,立即密如秋荼。只要是入境的車船都會遭到盤查,百姓雖‘只雞束菜,鹹不能免’,更不要提那些源源不斷向城市輸血的貨船貨車了。

在萬歷皇帝欽定的稅則之外,孫隆又巧立名目、各種加征。他的那些稅痞惡棍也毫不客氣地吃拿卡要,結果一船價值白銀萬兩的貨物,層層稅關下來,竟要被課去超過八千兩的稅則,才能運抵市面出售。

而皇家銀行帶來的金融危機仍十分嚴重,銀貴票賤的情況愈加嚴重,民眾就是手裏有真金白銀,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花出去的。商家為了生存,不得不捏著鼻子收取銀票,但在兌現遙遙無期的情況下,銀票劇烈貶值是不可避免的。

最糟糕的情況出現了,一面是物價飛漲,一面是銀根緊縮,通脹和通膨同時降臨。市民和商家都無以為繼,導致‘吳人罷市,行路皆哭’,商家紛紛放棄上海蘇松的龐大市場,希望通過內運轉銷的方式,避開恐怖的稅關。

當市場上交易的人急劇減少,征稅自然變得困難,但不要緊,孫隆還有第二招,征收‘機頭稅’。商人們以為不在蘇松上海做買賣就能逃得掉?太幼稚了!

孫隆要求蘇松江浙的紡織戶,‘每機一張,稅銀三錢、每緞一匹,稅銀五分,紗一匹,稅二分……所織紗緞,悉付稅關用印,而後準發賣。’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否生產,每張織布機征稅三錢銀子,而織出來的紗布,先征稅才許售賣。轉眼間,蘇松上海一帶,與紡織業相關的工場商店鋪行紛紛關閉,幾十萬織工,紗工,染工等從業人員,失業的境地。

昔日繁華如天堂的上海城,轉眼就市面蕭條,百業皆廢,富商破產、小民失業,一片鬼哭狼嚎的景象……

※※※

上海廟前街,昔日繁華難覓,店鋪關張七成,一派蕭條景象。

街上熟人相見,再不像從前那樣,熱情招呼,然後談論大觀園新上演的戲目、哪裏的酒糟螃蟹最地道、紅嘴畫眉到底該怎麽養……而是相視苦笑,多半什麽也不說,便垂頭喪氣的擦肩而過,因為誰也不願別人相詢自己的近況。

就算說話,也是打聽哪裏有便宜些的糧食出售,或者是否有招工的信息。

前園茶館也不像原先那麽體面了,為了適應時局,受托照看生意的季掌櫃,將原先的名貴桌椅變賣,代以普通的棗木桌椅。原先掛在墻上的名人字畫也不見了,換成了‘莫談國事’的警語,和‘概不賒賬’的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