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既是棉花糖,又有爛攤子(第2/3頁)

其他軍官紛紛呈報,情況也都一樣,讓方堂恒熄了怒火,江西清兵還真如此勇猛!?

勇猛是勇猛,可上到方堂恒,下到鷹揚軍普通一兵,都不認為清兵能擋住他們的步伐。此戰他們所領任務,除了拿下福建外,也有尋機占下江西建昌、撫州兩府的任務。

方堂恒正調兵遣將,準備下大力氣入江西時,李肆的總帥令到了,要他不必再攻。從西面湖南攻的神武軍,從南面攻的虎賁軍,都遭遇了激烈抵抗。不僅清兵勇猛,地方民勇也份外頑固。

黃埔無涯宮,李肆嘆道:“這田文鏡,還真有能耐。”

田文鏡不僅將江西清兵拉扯了起來,還把地方民勇也打造得如鐵桶一般,李肆對江西也只是用了閑棋,抱著能撈一把就撈,不能也無所謂的用心。試出了田文鏡的本事,還知了雍正大舉調兵入江西、浙江的消息,也就見好就收,他現在可沒跟雍正大打一場的盤算。

福建到手,是英華奪得呂宋的連鎖反應。呂宋牽著福建不少錢路,股市的波瀾卷動了更多福建商人,呂宋公司的成立,更將大部分福建商人圈了進來。英華海陸兩軍進福建,最活躍最有影響的福建人暗中早已投效,現在不過是名正言順歸了英華。施世驃戰死,金廈清兵覆滅後,福建各地府縣幾乎是望風而降。

這也符合華夏的地方經濟圈構成,福建和廣東本就是一體,兩地都是外貿為重,但福建地勢更為狹窄,物產貧瘠,銀錢流通更多是為貿易服務,不像廣東還有個珠江三角洲。福建的資本,除了南下台灣、呂宋之外,還起著關聯江南和廣東的作用,更與潮汕關系緊密。福建資本也積極參與廣東外貿,段宏時所說“廣東為父,福建為母”,就是這個意思。如今拿到福建,英華經濟引擎的核心要素已經齊備。

施世驃在金門戰死,大大促進了這項進程。說起施世驃,李肆也有一番感慨,在他看來,這家夥足夠果決,也足夠聰明。他以他自己和四個兒子的死,將南北兩面的家族都保住了。雍正自不可能向施家在北的子弟親族問罪,而施世驃轉托蕭勝照顧庶子,他在福建和台灣的族人和族業也有了主人,英華也不好為難。

福建到手,還試出了江西乃至浙江的情況,英華跟明清時的華夏,已是越行越遠了。江西兵和地方民勇之所以頑抗,是已將英華當作真正的“南蠻”。這就是李肆現在不願跟雍正大幹一場的原因,不從人心上打垮滿清,北伐就是滿地烽煙,一路血火。而要從人心上打垮滿清,就得經濟先行。

很明顯,英華還得從經濟上消化福建,讓閩粵經濟相融一體,另外福建還牽出了一個爛攤子,那就是台灣。要完成這些工作,英華才能繼續向北打望。

想到台灣,李肆並沒有大力開拓台灣的計劃,在眼下英華的布局裏,台灣已是很內線的一點,人口和資本,更應該向更遠的地方推動。

理順了思路,李肆向樞密院傳諭,任命鄭永兼領福建招討副使,主理台灣義軍之事。此時海軍已借投降的金廈清兵將佐,拿到了澎湖,台灣府城也該輕松得手。麻煩的是占住嘉定的杜君英和占住鳳山的朱一貴,他們會有什麽反應,會搞出什麽事,這還難以預料。

台灣府城,孟松海站在城頭,看著正推著炮車和大木盾車,扛著雲梯湧來的人群,臉色一片鐵青。

“朱一貴不知道這裏已是我英華之地了麽!?”

身邊已剃了光頭,換上深藍海軍服的林亮無奈地苦笑。前日城頭就已換了英華的雙身團龍旗,還朝城下射去了箭書,朱一貴怎麽都該知道台灣府城已是英華之地。但已自立為“中興王”,以前明後裔自居的朱一貴,顯然不願意輕易放棄,他已攻了這城幾年。如今想趁著守軍人心浮動,趕緊占個大便宜。

孟松海怒了:“這個王八蛋,他的槍炮還是咱們給的!把兩寸炮拉上城頭!你們也使勁地打!讓那朱一貴搞清楚形勢!”

他只帶了幾艘海鯉艦先到了台灣府城,海軍戰艦還分散在福州和澎湖等地,但靠著海鯉艦上的兩寸炮,把對方火炮幹掉,朱一貴再沒攻城之力。

城下大營裏,朱一貴的臉色比孟松海還要鐵青,因為帳中一幹部下都在勸他歸順英華。

“孤已是一國之君,就算要入英朝,也得有相應的身份,你們也是如此!據守台灣府城的韃子,不過是狐假虎威!趁著英朝之人還沒到,將此城拿下來,才是孤王和爾等進身之資,如此淺顯的道理,為何爾等就是不懂!?”

朱一貴的道理,完全符合舊日群雄爭霸的歷史傳統。此時他已聚眾二三十萬,自立為王。但跟英華比,他也清楚,這點本錢完全不夠看,根本不可能跟英華對抗,歸順是必然的。眼下只窩在鳳山一地,他歸順後能得什麽!?莫若拿下台灣府城,至少也能踞地而談,不管得什麽名義,總是有了一塊像樣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