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原霸主(第3/3頁)

在魏、衛、趙、楚忙於中原大戰的時候,韓國順手將鄭國滅了,還把家搬到了鄭國的首都,改名為新鄭。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死了,兩個兒子公仲緩,公子瑩(魏惠王)為爭奪君位打得不可開交,各據魏國東西兩部分國土互交長短。魏國的內亂引起了趙國和韓國的興趣,兩家應公仲緩的請求,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聯合出兵幹涉魏國內政,公子瑩(魏惠王)吃了敗仗,被困大梁孤城。就在公子瑩(魏惠王)絕望的時候,趙國和韓國為戰後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趙國的方案是把公仲緩立為魏君,兩家各取一塊地方走人。韓國因剛吞下鄭國還沒有來得急及消化對趙國的方案不感興趣,韓國的方案是將魏國攔腰斬為兩段,使魏國變成二流國家,而且韓國正好在魏國的腰部,便於實施這個方案。但是趙國不同意韓國的方案,韓國也不同意趙國的方案,兩國大吵起來,吵得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甚至還相互吐了口水,最後兩家氣鼓鼓地分手。趙國人回家的路上只顧生氣了,走啊走啊不知道走到了一個什麽地方,突然從斜刺裏出現一支魏國軍隊,將趙軍殺得大敗,趙軍驚魂甫定才開始打量周圍的地形,只見路邊有一個大牌子,上寫:“鄴地人民歡迎您,——西門豹題”。

魏惠王穩住了局勢,重新調整了領導班子,以貴族代表公叔痤為相國,過了幾年便開始向趙國、韓國復仇。公叔痤真不含糊,率魏軍大敗韓、趙聯軍於澮水北岸。魏軍正在得意忘形的時候,後院起火,經過秦獻公初步改革之後的秦國發兵攻打西河地區,公叔痤急忙調轉充當滅火隊員。此刻公叔痤對自己的部隊非常有信心,想一鼓作氣將秦軍消滅,豈知秦軍已不是昔日之秦軍,是經過秦獻公重新訓練的新式軍隊;魏軍也不是昔日之魏軍,經過中原大戰和連年內戰,戰鬥力下降的厲害。兩下交鋒,魏軍大敗,連公叔痤也成了俘虜。好在秦獻公流亡魏國期間公叔痤對其關愛有加,秦獻公以禮相報,歡送敗軍之將公叔痤回到魏國。

此後魏國逐漸穩住了西河戰事,並築起長城,阻擋秦軍東進的步伐。公元前361年魏國面臨的局勢是這樣的:在東線和南線仍有一定的優勢,但日子不會太長,齊、楚兩國由於長期遭受魏國的蹂躪,已經深刻認識到變革的重要性,他們遲早會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戰場上。在西線,面對頑強的秦國人,曾經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魏國也只好築墻以自保。在周邊,與韓趙兩個兄弟之國的蜜月已經結束,拌嘴打架時有發生,但還不至於決裂,三國矛盾相對於與齊國、秦國的矛盾還勉強能算作人民內部矛盾。

魏武侯、魏惠王時刻不忘高舉革命先烈魏文侯的偉大旗幟,但卻少了魏文侯團結盟友,有選擇打擊敵人的克制,而在四面出擊,處處為敵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絲毫不顧魏國四戰之地的先天性缺陷。魏國過分擴張的外延之下是日漸萎縮的內涵。魏國的內涵是人才政策,軍事制度,外交策略。

吃了敗仗的公叔痤回到魏國既憂且懼,不久就重病纏身。臨死之前,老貴族建議魏惠王將魏國的將來托付給一個平民出身的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