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秦王掃六合(第3/11頁)

書接前文,公元前234年,秦將桓齮(他的另一個名字叫樊於期)大敗趙軍,斬首十萬。秦又自北路進攻趙的後方,趙國形勢萬分危機。趙王遷急忙拉李牧當救火隊員,率軍南下反擊秦軍。結果秦趙兩軍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裏)發生大戰,李牧指揮趙軍大破秦軍,10萬余秦軍全部被殲,桓齮僅以身免。桓齮不敢回國,只得逃往燕國。李牧因功被封為武安君。秦國亡趙之心不死,來年又派兵攻趙。在趙國的番吾(今河北平山縣),李牧再次將秦軍擊潰,但此役趙軍的損失也很大,國土也僅剩邯鄲周邊巴掌大的一塊地方。

在接下來的兩年,老天似乎也在與趙國為難,先是北方的代地發生強烈地震,許多房屋被震倒,在地上還出現了一道寬一百三十步的大溝。趙人驚魂甫定之際,又出現旱災,糧食產量銳減,許多人營養不良,國防事業也因此受到影響。於是迷信的人們編出歌謠: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果然公元前229年,秦國的大軍就來了,這一次秦國做了充分的準備,派出了以王翦為主、楊端和、李信為輔的豪華陣容。王翦率領上黨兵越太行山直下井隆(今河北井陘西),楊端和率領河內兵卒進圍趙都邯鄲,李信率兵攻太原、雲中。但李牧與司馬尚充分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指揮趙軍主秦軍巧妙周璇,使秦軍無法突破。但秦國的對外戰爭方式並非一種,當戰場陷入僵局時,另一種看不見刀劍的戰爭卻在無聲無息地展開,扮演主角的是黃燦燦的金子。看在秦國金子的面上,郭開願意做一切能讓秦國滿意事情,比如說搞掉李牧。這種事情郭開幹得總是很漂亮,趙王遷很快就相信李牧前兩次勝得幹脆利落,而此次陷入僵局是蓄意謀反的征兆。不久李牧就被剝奪兵權,緊接著就以某須有的罪名處死,司馬尚也被關押起來。

接替李牧、司馬尚的趙怱、顏聚根本不是王翦的對手,戰鬥毫無懸念地結束,趙軍全軍覆沒。趙國離亡國的日子不遠了。

【2、荊柯刺秦王】

趙國自己解決掉了李牧,就再也沒有什麽能阻止秦國前進的步伐了,不但是趙國,整個六國中也無人能阻止秦國。早在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被消滅,攻破韓國的秦軍將領值得一提,此人名騰,在秦的官職是內史(鹹陽的最高長官,類似於今天的北京市市長),史稱內使騰。內史騰在做內史之前是韓國的一名邊防將領,後來在秦國間諜的策反下投奔秦國,後來因功升至內史。秦王準備滅韓的時候,便派內史騰為將,因此他最熟悉韓國的情況,就著樣韓國亡在了自己人手裏。公元前228年,王剪率軍向空虛的趙國發起了致命的攻擊,一戰就消滅了趙國的僅存的一點部隊,殺死了趙將趙蔥,並俘虜了趙國的末代國君遷。趙國就此亡國、秦國在邯鄲附近設置邯鄲郡。趙國的一名王室成員公子嘉帶領殘余勢力遠遁北方代地,重新組織了政府以對抗秦國,是為代國。

秦軍繼續向前推進,下一個目標輪到了燕國。秦軍在燕國邊界的易水河畔紮下大營。燕國陷入恐慌。燕國也不是沒有對付秦國的想法,要說起來卻是源於一段私人恩怨。燕太子丹現在是燕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在早年時候曾在趙國為質。在此期間他結識了一位小哥們,名叫趙政,趙政便是日後的嬴政,秦國的君主,秦帝國的始皇帝。相同的遭遇將不同國家的兩個王子聯系在一起,兩人經常在一起玩耍,分享快樂,分擔憂愁。後來兩人因機遇不同,走上了不同的生活軌道,嬴政父子因得到呂不韋的投資,返回秦國準備繼承王位,而太子丹因國家衰落,由趙國轉入秦國,依舊是做質子。後來嬴政繼承王位,太子丹本以為昔日的發小能照顧自己一下。尉繚對嬴政的評斷是對的,嬴政在沒成事的時候能夠折節下人,一旦得志也能張口吃人。當上秦王的嬴政果真翻臉不認人,並不把兒時的玩伴當回事,人質就是人質,是用來扣押的,太子丹在秦國受到的禮遇與趙國不差多少。太子丹羞於被昔日的小夥伴頤指氣使,心裏很不平衡,就抽空從秦國逃回燕國。回到燕國之後,太子丹意欲報復嬴政的忘恩負義,但燕國弱小,根本不是秦國對手,太子丹為此事很傷腦筋。

後來秦國侵吞六國,趙國、魏國、韓國、楚國在秦國的兵鋒之下或削或亡。太子丹感到燕國形勢不妙,整日愁眉苦臉。太子丹的老師鞠武似乎看出了太子丹的心思,道:“秦國已經占據天下土地的三分之二,險關要塞盡入其手,人口數量龐大而士兵戰鬥力強,武器裝備供應有余。如果秦國願意,長城以南,燕水以北的土地將不在為燕國所有,大勢如此,太子何必因個人的一點恩怨而惹秦國的不高興,否則死亡與朽腐將會火速到來。”太子丹道:“事已至此,我們該怎麽辦呢?”鞠武表示需要更進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