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規模的艱難(十五)(第3/3頁)

畢慶山身為廣東土地辦公室的主任,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未來廣東省省長,他在這件事上下了大功夫,“我簡單的講一下,授田令裏面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授田對象的權力,在土地國有化的基礎上,接受授田的家庭擁有了土地的使用權,這些使用權可以繼承,卻不能自由出售與轉讓,如果想解除和我們簽署的授田令,土地必須重新交還給我們。第二部分則是授田對象的義務,凡是接受授田令的人,得到土地之後,就自動解除任何地租,但是要承擔起相應的納糧義務。當然,如果其家庭有人服兵役,在其服役期,就可以減少納糧比例。第三部分,就是接受授田令的人,必須上繳自己家的土地,我們不接受這幫人擁有授田擁有的土地之外,還有另外的私有土地。一旦發現,立刻沒收。大概就是如此。”

李玉昌是商人出身,徽商們因為自己老家土地貧瘠,所以對種地不是有特別大的興趣。即便如此,真正見識到了土地國有制下的土地政策之後仍然是渾身不自在。李玉昌知道韋澤不禁止大家發言,所以思忖了一陣之後他還是發問了,“都督,授田令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不過這授田令與你說要建立的現代民族國家有何關系?”

韋澤答道:“耕者有其田,這本來就是百姓們的願望。凡是接受授田令的人,其實就有了納糧與服兵役的義務。家裏一人參軍,賦稅減三成,兩人參軍,賦稅減六成,三人從軍,賦稅全免。願意老老實實種地的,都是良家子。他們參軍就是響應與服從了國家的政策。不管是他們還是他們的家人,其實都知道,只有先存在了國家,才有他們今天的日子。你說呢?”

李玉昌一聽,的確是這個道理。可李玉昌還是有些不安,“都督,若是每家人都有人參軍,豈不是我等稅收要減少很多麽?”

這種商人斤斤計較的態度把韋澤逗樂了,“哈哈,我們只擔心百姓不追隨我們,怎麽可能擔心百姓都來追隨我們呢?若是家家戶戶都有人參軍,我們立刻手握幾十萬軍隊,有這力量,哪裏用擔心有什麽是完不成的?不用擔心,若是現代民族國家連這個問題都處理不了,那他定然是無法存在的。”

韋澤不想說太多,其實李玉昌的這種心態即便是在新中國不是沒有相同意見者的。但是新中國在21世紀證明了一件事,工業社會工業水平越高,需要的勞動力反而會只多不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之所以無法重復中國崛起的道理,理由很簡單,他們的國家政權很無能,既不能創造出大量就業機會,更無力培育出大量受過真正教育的勞動者,更沒有辦法讓這些勞動者為本國工業資本服務。

這個問題太過於復雜,完全超出了李玉昌的理解能力,為了不自找麻煩,韋澤只能對此閉口不談了。“如果大家沒有別的意見,現在就開始執行授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