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北京會議(三)(第3/3頁)

話聽多了,大家也無所謂了。凡是參加到此次制度建設裏面的部門,都有些感覺工作量好大。光是建立信息庫,就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韋澤看了看這幫家夥,心裏面很是感激自己是中國學生。中國教育中很重理論教育,所以韋澤好歹知道數據庫理論。即便是不明白雲計算,光是這麽一套數據庫本身也能降低以後計算機應用的困難。直接從紙面數據變成計算機數據,只要核心理念不改變,很多麻煩都會減少。

當然,韋澤的想象力也很快就發散出去。韋澤曾經很欣賞的《肖申克的救贖》當中,就有美國當年搞的紙面大數據年代,直接引發了社會信用號的問題。那些知道裏面問題的人,就可以通過這個制度當中的漏洞,憑空創造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而這個“人”其實有完備的納稅、工作的信息。直到這個虛擬存在的人有一天變成現實存在的人。

當然,這個想法只是讓韋澤覺得精神得到了適度放松。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的其實不是喜劇,而是悲劇。就如恩叔所說的,巨大的社會悲劇,往往會帶來一種補償的幸福。雖然韋澤本人其實不太認同補償會有幸福。但是人類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才有輝煌的文明。

三會是個比較復雜的流程,民朝的制度有這麽一個特點,三會裏面政府會議和黨的會議重疊度相當高。公務員體系下,政府人員和黨員的重疊度開始下降。因為大部分公務員們的目標是為了一個安穩的生活,而有進取心的家夥才會努力入黨。韋澤不矯情,他並不會把權力分給別人。

所以三會就是政府先做報告,經由光復黨黨會的審核討論,最後做出評判。接著才是政府給人大做出解釋。而政府提交的那些解決綱領,還有新的政策,都是黨會的決定。經由人大的審核批準,最後才是對整個局面做出評判的收尾性黨會。

到了12月下半,特別是韋澤決定了要在人大裏面重點推行的工作內容後,人大總算是召開了。如光復黨中央委員會所料,全新的社會保障體系在人大裏面引發了極大的震動。

人民群眾老了以後竟然可以衣食不愁,這種未來其實早就有各種說法。那些國有企業也有些很好的單位有所執行,然而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了真的。當皇帝韋澤同志公開宣布要執行的時候,一眾人大的同志先是目瞪口呆,接著歡聲雷動。

光復黨中央委員會其實認為這玩意大概就是群眾得到消息喜出望外,歡呼萬歲之後謝恩領旨而去。所以參加人大的討論之時,大家其實也沒太在意。大家希望的這些人大同志和以前一樣,學到了該怎麽向人民解釋的內容之後,就跟背書機器一樣回去履行他們人大人員的工作就好。

沒想到,面對如此相關自家利益的事情,人民還較真了。第一個問題自然是如何繳納。在得知了是自己交30%,所在企業繳納70%以後,大家就繼續問國有企業、省級企業怎麽一個繳納辦法。國有企業的人員並不是強制繳納,當然是鼓勵繳納。結果人大代表就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既然都是給錢,能否現在就把這些錢給了大家”。

原本中央委員會的同志覺得人大的這幫同志們總的來說也是個有些档次的存在,沒想到在這些事情上這幫家夥們的態度非常非常非常的功利實用。中央委員們回去開了個會,會議剛開頭,不少同志先關上門,先在背後把這幫人大代表罵了一頓,以抒發情緒。然後大家開會做出針對各種問題的說明。

這樣的過程讓恩叔看得很是開心。恩叔沒去過美國,只是靠過資料,聽過一些人接觸過美國元老院與眾議院的人的介紹。至於歐洲的議會麽,恩叔見識過一些。總的來說,歐洲的議會屬於各種地方實力派共同參加的會議,有著非常濃厚的歐洲封建味道。至於美國議會麽,韋澤說法就是“一群畫地為牢的土匪與山賊的嘉年華會”。

在中國不存在這樣畫地為牢的家夥們的說話範圍,民朝政府只有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政府可以發布問題。所以這個如此集中的權力面對人民的問題時候,他們固然氣憤,固然因為溝通不良而不滿。不過就解決問題的角度,他們還是真的表現出相當程度的責任感呢。

“如果中國的生產力發展有一天停滯了,那麽中國會變成什麽模樣?”恩叔饒有興趣的想。然後恩叔覺得自己在中國待了一年多,大概是變成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如果不是這樣,恩叔大概是不會希望看到悲劇。人類希望悲劇的程度勝過喜歡喜劇,特別是當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喜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