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揮師南下(第2/3頁)

然而,再不共戴天的仇恨,在關系到己方勢力生死存亡之際,也許將不成為仇恨。曹操能接受殺死自己的長子、侄子、第一猛將和愛駒的張繡投降,荊州和江東聯盟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江東謀士如雲,周瑜等人豈會感受不到那來自北地威壓。

所以未等公孫白南下,孫策和周瑜已點齊水陸軍馬十萬,奔往樊口而來,駐紮在長江的南岸。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都心底清楚的很,若想阻擋燕帝的兵馬,唯一的機會便是在長江,一旦讓公孫白越過了長江,則整個江南之地,再也無法阻擋燕軍的鐵蹄了。

……

漢水江畔,江風獵獵。

江岸兩旁旌旗密布,密密麻麻的排列著整裝待發的士兵,槍戟如茂密的樹林一般刺向蒼穹,鋒芒凜冽的鋒刃在陽光下閃出一片片奪目的光芒。

一杆蒼勁大旗上,金龍飛舞,正中繡著一個鬥大“燕”字。

江面上,艨艟鬥艦林立,堵塞了整個江面。

江邊上立著一個高達三米的三層高台,身著冕服冕冠的公孫白在眾將士的簇擁之下昂然登上高台。

鼓樂之聲大起,公孫白整了整衣裳,接過身旁徐庶遞過來的三炷香,對著空中拜了三拜。

焚香祭拜完畢,江面上和兩岸的士兵歡呼聲雷動,陛下萬歲的吼聲響徹雲霄。

公孫白緩緩擡起頭來,掃視了一遍台下,全場立即寂靜無聲。

公孫白神色一凜,肅然陳詞:

“嗟吾將士,爾肅爾聽。黃巾寇亂,地方割據,諸侯並起,禍亂連年。又西有羌狄為亂,北有異族寇邊。烽煙四起,千裏白骨。惜吾華夏,禍延二十載。憐吾百姓,憂患實多。公孫白惶恐,不敢不爭,枕戈待旦,征衣不解。

嗟吾將士,同德同心。毋忘黎民,毋憚艱辛。毋惜爾死,毋偷爾生。壯烈之死,榮於偷生。嗟吾將士,保此華夏。嗟吾將士,護此生靈。傷有何痛,英氣如虹。死有何憾,忠魂永存。吾不殺賊,賊豈肯休。勢不兩立,義無夷猶。吾不犧牲,國將沉淪。吾不流血,民無安寧。國既沉淪,家孰與存。民不安寧,民孰與生。

嗟吾將士,矢爾忠誠。華夏之精,大燕之魂。嗟吾將士,共賦同仇。揮師江南,剿滅逆賊。

嗟吾將士,同書丹青。江山一統,盛世太平。嗟吾將士,如兄如弟。生則俱生,死則同死。蒼天可鑒,江水為證!”

高台上的公孫白臉色激動而慷慨,聲音透過丹田之氣傳遍兩岸,清晰的印在每個人的耳中和心中。江面上一片寧靜,只聽到緩緩的江流水聲、獵獵的江風聲和公孫白那充滿磁性和激情的聲音。

一席誓師詞聽得猿傾耳,虎低頭。將士們個個聽得入神,熱血澎湃,熱淚滿眶,緊緊的攥著手中的兵器,只覺全身氣力無窮。

誓詞讀完,眾人猶在夢中,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句:“生則俱生,死則同死。蒼天可鑒,江水為證!”

漢水上空立即響起了崩塌雲霄的吼聲。

“生則俱生,死則同死。蒼天可鑒,江水為證!”

……

公孫白拔出腰中的破天劍,劍身直刺蒼穹:“出征~”

台下隨即此起彼伏的響起了呼喝聲。

“太平軍,出征!”

“解憂軍,出征!”

“騰蛟軍,出征!”

……

戰鼓咚咚,號角聲聲。

一隊隊人馬自台下轟然拔寨起營,滾滾往東南奔去。

江面上,千船競發,百舸爭流,帆影點點,波濤滾滾,隨著獵獵的江風向江漢下流飛逝而去。

近三十萬步卒和水軍都走的水路,公孫白帶著白馬義從、墨雲騎和飛狼騎,走的旱路,從襄陽出發,一路經當陽、江陵,奔往烏林。

當陽之南長坂坡,乃荊山余脈,是南北旱路往來的必經之地。

此時的長坂坡,草木青青,鳥語聲聲,因為戰爭的陰雲大起,很多百姓直接往襄陽甚至更北的燕地搬遷,以避兵災,所以人煙稀少,看起來頗有荒涼之意。

寂靜的大道上突然傳來如雷的馬蹄聲,隨即塵頭大起,數萬鐵騎滾滾而來,給原本荒寂的坡道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公孫白饒有興趣的四處張望,尋找著歷史上那些經典場面的地點。

縱蹄行走了一陣,發現前面不遠處有一個村莊,道旁的地裏還有百姓在耕種,倒也不怕奔馳而來的燕軍,而是拄鋤好奇的望著這群騎著高頭大馬的士兵。

公孫白心中一動,暗暗想到:“這個村子莫非就是當年師父救阿鬥,糜夫人投井的村莊?否則這四野荒無人煙,怎麽會突然多出一口井來給糜夫人自盡?”

想到這裏,他回頭望了一眼身邊的趙雲,暗暗苦笑道:“當年師父在此發威,七進七出救阿鬥,殺死曹營無數名將,奪青釭劍,驚退張郃,從此名揚天下。可惜這個風頭現在出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