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

雖然根據之前的分析和目前已經解密的档案,沒有任何一件證據可以證明袁世凱曾下令“刺宋”,雖然洪述祖先生從不按照常理出牌,也沒有人品,但要說他是單純地為了錢而去謀殺政要,還是略微有些瘋狂。

好在有一種假設似乎可以用來解釋這種不合理,該假設是這樣的:

洪述祖通過袁世凱不但願意掏錢還常常催問黑材料下落的言行,感受到了領導對自己弄“黑材料”搞臭宋教仁進而破壞國民黨大選一事的強烈支持,於是一股強烈的喜悅感油然而生:我要借此機會立下大功!甚至可能在他與袁世凱有限的幾次接觸中,袁世凱還曾表達過一些對宋教仁不滿或頗為忌憚的言語,令他感受到了領導的慫恿,從而堅定了迎合上意的信心。

因此,洪述祖決定拍馬屁和撈錢並舉,因而一步步將行動升級,直至提升為刺殺。

有人不認同這種“袁世凱知情慫恿,洪述祖主謀”的假設,說宋教仁堅持責任內閣的構想已經威脅到了袁世凱,袁世凱有足夠的殺人動機。

實際上,宋教仁堅持責任內閣的構想,不僅威脅到了袁世凱也威脅到了孫中山。若按照這種說法,豈不是國民黨也有殺人動機?

根據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的經驗,要想順利施行責任內閣制,就得依賴於一點——沒有一個強力總統。要不然一個強力總統,一個強力內閣,估計成天就是吵架,根本幹不了正事。

因此,宋教仁早就計劃推出一個適合他的大總統,但這個總統人選既不是本黨頭號領袖孫中山,也不是現任總統袁世凱,而是綜合實力較弱的黎元洪(吳湘相《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這能令國民黨內部的激進派服氣嗎?不可能服氣,證據如下:

1912年12月29日,宋教仁寫給自己的秘書兼湖南同鄉劉白的信中,直言“聞本黨有內訌,前日兄來電警告弟以危像,弟總料未必有如是之甚,縱小有波瀾,當不至於成大風潮”(宋教仁《與劉羹臣書》)。

透過這封信以及寫這封信的日期——1912年12月29日,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宋教仁同黨內的激進派近期矛盾很深。

因此,“袁世凱有殺人動機”並不能證明宋教仁肯定就是袁世凱殺的,可惜很多人都據此認定這就是袁世凱幹的。不過話又說回來,袁世凱被扣上幕後主使的帽子,也怪不著別人。畢竟玩火(使用陰招搞臭宋教仁)就要有燒了自己的準備,甚至是被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