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章 收網了(第2/3頁)

“總裁,去年初,在向金國下單炒作之前,我們通過在金國的商號,收購了金國棉花十萬擔,又從我朝秘密輸送棉花十萬擔進入金國,花費共計一百萬銀元。”一名大掌櫃,站起來大聲說道:“在下單之後,我們為了擡高棉價又以十兩每擔的高價,收購了金國棉花五萬擔,花費了銀元五十萬。近期這些棉花,已經陸續以十五兩每擔的價格,出售給了金國商號,共得銀三百七十五萬。”

陳永華心裏默算,隨口說道,“棉花一項,成本一百五十萬兩,再減去人工和運輸成本,那應該凈賺二百二十萬兩。”

明朝的手段就是先收購一批棉花放在金國屯起來,然後講一個好故事,與此同時再花一筆錢用來拉高棉花的價格,等金國商人和民間的百姓相信了故事,又看棉價確實在瘋長,他們就會進場接盤。

如果接盤的人少,明朝就再花點錢,繼續把棉花的價格再拉一輪,拉到金國人擋不住誘惑,相信還會再漲,有更多的人入場為止。等進場的人足夠多之後,明朝便將事先屯集和後來購買的棉花悄悄出手,讓入場的金國商人接盤,自己全身退出這場炒作。

負責棉花炒作的大掌櫃說完,他下手的一名掌櫃,隨即站了起來,“總裁,染料的運作方式,同棉花差不多,不過因為有棉花和棉布價格拉動,我們的炒作相對簡單許多,沒用什麽銀錢炒作,染料價格就大漲三倍,這次共計獲利金國白銀一百五十萬兩。”

僅僅棉花和染料兩項,明朝獲利就接近四百萬,同陳永華一起來洛陽的掌櫃,還有一旁銀錢監的官員,臉上都露出了震驚和喜悅之色,紛紛交頭議論著。

陳永華對此卻十分的淡定,他用手敲了敲桌面,周圍立刻安靜下來,他則開口說道:“前期對棉布的炒作,就到此結束,下面便開始進行收尾事宜。這次金國吃了大虧,必然會采取措施,嚴查到底,順裕號、興隆號、瑞永昌號這三家商號的銀錢轉移了沒有?”

這三家商號表面上是金國商號,實際上是明朝的資本,就像當初滿清資助傅有年在南京辦商號,探查明朝的情報一樣,明朝在金國也有不少商號,也收買一些金國人。

王掌櫃忙站起來,拱手道:“這三家商號的銀錢,在半個月錢,就秘密運到了洛陽,目前在關中只剩一個空殼子,金國就算查到,我們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陳永華點點頭,又看向另外一人,“趙掌櫃,關中的糧食行情況怎麽樣?”

“不出預料,大漲數倍,現在已經到了六兩一石。”

陳永華笑了笑,“我們掌握了多少糧食?”

“金國對糧食買賣監控很嚴,雖然我們早就開始收購,但是屯集的糧食並不多,只有三十萬石。”

這次對金國出手,是多個方面的,糧食價格的上漲可以預判,明朝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不過金國對糧食、鹽、鐵這些物資監管很嚴格,也不許出關,所以五德號雖然早預判金國糧價會漲,但是卻沒有屯集多少糧食。

陳永華沉思著,此次五德號對金國的棉價進行炒作,僅僅前期的棉花和染料就凈賺三百七十多萬兩金國白銀。而在整個炒作過程中,除了明朝賺錢之外,金國最先入場的一部分人可能也賺了一筆,虧損的是泡沫破滅時還留在盤子裏的絕大多數人。

這些人的損失,不會只是明朝拿入手中的三百七十多萬兩,總共的損失應該在千萬兩以上。

這麽大的財富損失,金國朝廷不可能不出來維持穩定,甚至拯救市場。

陳永華沉思一陣,突然說道:“告訴那些糧行,少賺一點沒有關系,不要與金國官府對抗,讓他們跟著市價出售,盡量不要暴露自己。”

金國的糧價比明朝要貴一些,最初每石在一兩五錢銀子左右,現在漲到六兩,就算此時出手,也可賺一百多萬兩金國白銀。

陳永華估計金國可能會采取強制性的手段,所以讓糧行跟著金國官府走,落袋為安才是上策。

“是,我稍後就給關中送去總裁的指示。”

陳永華點了點頭,又問道:“現在棉花和棉布跌到了什麽程度?”

“棉花已經跌到每擔一兩,普通棉布跌到每匹一錢。”

正常情況下,金國的棉花價格應該是五兩每擔,棉布是每匹五錢,現在都暴跌到正常水平之下,有了五倍的差距。

陳永華笑了笑,“這個價格可以吃進。讓人散布消息,只要貨物出了潼關,我們就這個價格收購。”

大堂內所有的人都笑了起來,前面只是開胃,這才是主菜。

明朝低價收了這些棉花、棉布,轉手直接裝船拉到江南。這前前後後,五德號獲利會接近千萬。

金國人是拿著自家生產的棉布做生意,不僅把貨物低於成本給了明朝,還倒貼給明朝一大筆錢,幫助明朝生產貨物,種植棉花,而五德號是錢也要,貨也要,無恥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