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入遼(第3/3頁)

契丹人就算有懷疑又如何?在國家利益面前,這等‘小事’是可以選擇忽略的。宋江是很聰明的麽,看他給鮑旭劃出的線路?只在遼宋邊地幾州縣,雖然這般做有些過於露骨,可亂民不進入析津府,那就不會折損到契丹人的核心利益。

這就像後世的兔子和白頭鷹的大使館誤炸事件和撞擊事件,甚至是近來的貿易摩擦,都只是手段打壓,而不觸及核心利益的碰撞。

“大王,趙良嗣傳來密報。童貫正欲與河北西路安撫使李邈合軍一處。”

大名府內,戰火已經平息,張憲被王彥說服,率軍棄械投降。而後整個大名府守軍就都降了。只是那張所依舊不知趣,先大罵張憲一通,後當晚懸梁自盡房中,叫陸謙是好不氣惱。再來看張憲一身孝衣的請求扶棺歸鄉為民,也是沒了意思。當即允了。

他是看在嶽飛的面上,才對張家父子那般客氣的。現在弄得太掃興了。

當然,他也不會把肚裏的怒火發泄到死去的張所身上,你不管怎的說,這人風骨絕佳不是?

比黃潛善兄弟強多了不是?

陸謙幹脆就做了場秀,在大名府外立了一張將軍廟。

死了張所,走了張憲,但好歹收了王彥。這廝武藝也是不俗,統兵大戰也有才華,但是這名字還沒叫陸謙想到正史中的八字軍。

張所死了,大名府卻無動亂。陸謙以許貫忠代為大名府尹,那周遭局勢立刻就政通人和。許貫忠乃大名府人,可比黃潛善這個降官更能安定人心。

後者也沒被卸磨殺驢,並不知曉正史中的黃潛善是何等人物的陸謙徑直把他留在身邊,放黃潛德在大名府做元城縣縣令。元城者,即大名府府治。

這時,諜報司送來了趙良嗣之書信。落款名號是馬植,這廝眼看趙宋不行,就與梁山軍溝通,更把趙佶賜下的名號都扔了。

“這老賊竟這般執迷不悟,真是該死。”陸謙曾經想過招降童貫,因為這童貫太具有代表性,他若投降,必可以重重打擊趙宋朝臣士氣。但這廝的名聲太壞,有違梁山軍道義。如是還有猶豫,卻沒想到這閹宦竟是這般對趙宋忠誠。

自掏腰包,毀家紓難。在邢州一帶揮灑錢糧,大肆的招兵買馬,還與真定府的河北西路安撫使李邈合謀。

一個太監對趙家倒是忠心耿耿了,但趙良嗣卻溝通了其手下軍將數人。

可悲啊,卻也更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