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遼軍入寇!!!

飛狐關下,一支打著陸齊旗號與田晉旗號的兵馬正在急速向前,不遠的關口上遼軍的旗幟高高的飄揚著。成百上千的遼軍將士嚴陣以待,卻無一人舉著弓弩朝下方的兵馬放箭。

這不是假道伐虢。陸謙只是借道一用!

或許不少人不知道何為飛狐道,將“道”變為“徑”,以井陘比之,許就有數了。

此亦是太行八徑之一。

當年趙二雍熙北伐時候,就特意命大將田重進中路軍拿下了飛狐關,與潘美部肩負的戰略任務就是切斷山前山後的聯系,對幽州形成合圍之勢。這是吸引上次北伐失利的教訓的戰法。田重進如是從倒馬關北上,潘美、楊業則兵出雁門。

百多年時光流逝,當年雄健的趙宋開國禁軍早就消磨在了漫長的歲月之中。可趙二三路北伐幽雲的戰略,卻為陸謙提供了一思路。

著一旅兵馬西出飛狐——陸謙與契丹之約定,易州之地便以飛狐為線,其一席之地即遼國西京道之土地也。一支兵馬經遼國路上,直襲河東代州,那必出乎河東官民之預料。彼輩兵馬此時正多在井陘關,以防備陸謙可能在南返後發起的對河東之戰,那代州,那雁門關,此刻盡皆空虛。

陸田聯軍趁虛而入,破雁門關後,兵鋒直殺奔太原。那就不信張孝純還能沉得住氣,依舊把主力堆積在井陘道的西口。

在陸謙大軍兵伐遼地之時,諜報司可沒有閑著,河東的不少文武官員都受到了招降書,書中並未對他們許下高官厚祿,而只是允諾保他們身家性命無憂。這等條件似乎低廉的叫人心疼,可在一些人看來,卻是萬金不換的。

尤其是梁山軍大勝遼國,不但逼的遼國皇帝低頭,還生生割掉了契丹一塊血肉,拿回了與中原分割許久了的易州、涿州,可謂是神勇的出人豫料。真真的武功赫赫,叫不少人皆以為梁山軍不可敵了。

如那外王內聖,陸謙壓下了契丹這一中原大敵多少的氣焰,他自己就收攏了中原多少民心。

可別小看已被女真重創的契丹,一場保塞血案,就足以叫河北河東夫人百姓聯想起百多年前被遼軍打草谷的慘狀。

這般大勢之下,張孝純手下的河東軍,顯得就是風中殘燭,叫人望之即心生不妙也。

代州是河東最要緊不過的所在,全盛時期,本處駐紮了足足五萬邊軍。五台山一刀斜切,東北西南走向,北側連接泰戲山,先天上便為代州的防禦布局劃定了界線。

那沿五台山系向南,從邊地的大石寨、茹越寨、麻姑寨、梅回寨、瓶形寨起頭,往內就分別是義興冶寨、寶興軍寨、胡谷寨、西徑寨、土豋寨、陽武寨、棗林、繁峙、雁門關等等。

可以說軍寨軍城林立,那瓶形寨就是後世的平型關呢。

遼軍最是興盛時候,都不曾自雁門關破入,可是現下,當魯智深與田虎引領著兩萬聯軍猛地出現在瓶形寨前的時候,軍寨裏的老弱宋軍,張大嘴巴,紛紛發出歇斯底裏的尖叫,而後就是不顧一切的向南逃去。

“遼軍入寇,遼軍入寇……”

一個個看起來頭發都花白的老軍,此時逃的卻不比年輕人見慢。北邊出現的大軍,黑壓壓的怕有數萬人之多,那不是遼軍還會是西夏的蠻子不成?

如是從瓶形寨開始,一直到雁門關,一路之上,聯軍就是兵不血刃,如同行軍一般,沒有遇到半點的抵抗。當地的軍民能逃就逃,實在逃不掉了,一個個就跪在地上,生怕被遼軍給再次血洗。保塞事件的影響力當是極強大的。

這般‘遼軍入寇’這一消息就這樣的一路傳到雁門關,而後又從雁門關傳向忻州,再從忻州傳向了太原府。他們都沒有真正弄明白來者的身份。

而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誠古今必爭之地也。這就是河東路路治太原城。雖然它只有區區十一裏周長,只有四座城門,較當年周長四十二裏,共開二十四道城門的晉陽城,可謂不值一提。後者到此時已成為後世人夢中再也難以觸摸道的海市蜃樓了。

趙二平後漢,火燒、水灌晉陽,將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太原三城夷為廢墟。

但滅後漢僅僅過了三年,出於國防之需要,趙宋就在距晉陽廢墟之東北三十五裏的汾河東岸新建了太原城。新城小是小點,其軍事地理位置卻比已毀的太原三城有過之而無不及。小小太原城,是中原與北域的天然分界線,太原也因此擁有了長期的色彩斑斕的邊塞軍囤文化。

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就是這座小城的真實寫照。

但是現在,這座在正史的北宋末年,曾譜寫了一曲最為悲壯的民族戰歌的城池中,卻是軍民一陣嘩然與喧雜。可不是滿城悲壯,眾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