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孔家的選擇(第2/3頁)

而族權之所以在後來飛速膨脹,陸謙看來,更大的原因就是國家縣以下鄉村控制力的減弱。比如眼下這個時代,中原歷經了南北朝的戰亂,歷經了中唐、晚唐時候的藩鎮割據,以及五代十國的征戰不休。戰爭制衡了官府的力量,自然官府權力的退縮就留出了足夠大的權力空白供宗族族權發展。

因為,沒有了官府法度,且還有傳統道德的約束,有宗族的存在,維持著整個社會的基礎。

對於忙於戰爭的官府政權而言,個體家庭自然不能同宗族相比了,宗族在促進傳統農業經濟的發展,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政治環境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而後者一個很直接的表現就是錢糧和勞動力調配。

而待進入趙宋一朝,保正這般的鄉官已經不在朝廷的官員體系中了,官府在鄉間留出了巨大的空間,宗族族權飛速發展,宗族制度也日趨完善。

陸皇帝甚至都懷疑,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的潛在用意,便是壓制鄉間宗族權力的發展。同時他也很懷疑,明清時候中國地方宗族族權暴漲,那與理學在中國的推廣是不是有著潛在關聯?

畢竟那理學是道德第一,對於宗族族權有著天然的加持。

現在陸齊設有鄉官,鄉一級的結構上設有政務、稅務、警務,掌控著鄉兵作為基礎武力,那不但對鄉間豪強產生了巨大的抑制力,對於宗族權力的壓制更大。

如孔家這般巨大的宗族,沒有了權利的保護,那很難想象他們能始終聚集在一起的。因為這個宗族的人數太多了。畢竟他們已經傳承了一千多年,整個孔氏宗族難以想象會有多少人口。縱然過去的時間裏,也有血脈過遠的旁支被分散出去,但只孔端友、孔端超兄弟未出五服者,便已經有數百人。

為什麽說孔端友、孔端超呢?這是因為這倆兄弟一個是趙宋的衍聖公,在兗州被梁山軍攻奪的前夕,只帶著孔子和夫人的楷木雕像作為供奉祖先的木主,便帶著大侄子孔玠匆匆逃亡東京,他本人無後。現如今人還在成都呢。

而孔端超呢?那就是孔玠的老爹,這廝還是陸皇帝冊封的大成殿奉祀官。

——這並非陸皇帝對孔子的格外有待,就在魯縣隔壁的鄒縣,孟家後人也有一人成為了奉祀官。只不過孟子的孟廟是遠不如孔廟孔林宏偉的。

須知道,孔子很風光,孟子很寂寞。這可是兗州一帶流傳了很久的一句話。

孔端超這個奉祀官雖然有著正七品的等級,但有名無權,又有個鳥用?說一句直白的話,這個官銜連庇護家族都且不夠用。

事實也是如此。短短兩年時間,偌大的孔氏家族便要煙消雲散了。只因為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孔氏家族甭管那個人操守已經稀爛到何種程度,你不能否認的是,這個家族的平均文化水準,還是要超出平均線的。但同樣的問題是,這個家族族人吃苦耐勞的水準也是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

何況兗州是第一批被納入梁山軍掌控的區域,孔家族人便是因感情上對新朝的反感與排斥,讓他們第一時間裏選擇了‘非暴力不合作’,故而,晚了些時候融入新朝。但當生活生存的巨大壓力襲來的時候,無能抵擋的孔家人就只能紛紛選擇屈從。

事實上,孔氏家族的崩塌也就是在那一刻開始的。那是一個從遠到近逐漸崩潰的模式,越是家族地位低,血脈關系遠的族人,選擇融入新朝的時間就越早。因為孔端超顧不上他們了。

在注定要舍棄一些人的情況下,自然血脈聯系越遠的人,先被孔家主脈給割舍掉。

除非是那些往日裏就混吃等死,無一技之長,更無心努力奮鬥的人。就像紅樓夢裏,賈家共二十房,榮寧二府為首的八房住在京城,十二房住在原籍金陵。那京城裏的八房賈氏族人,可不就是混吃等死麽。孔家也是一樣。林子大了之啥鳥都有。

而這些對嫡脈宗傳‘忠心耿耿’的孔氏族人,可不就是背在孔端超身上的包袱麽。孔家嫡脈的財產早被搜刮個幹凈,便是還給孔端超剩余了一些,也只是三瓜倆棗。孔端超現如今是越發的覺得包袱重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對“推翻陸齊,重整乾坤”是越發不抱希望了。既然如此,那孔家就只能選擇順從。他們可沒那個烈性與人拼個你死我活。

不然,孔氏早就被異族滅門了,何以到了21世紀,還能催生出全球400萬孔氏族人。這可比一些小國的全國人口還要多的多。

“事到如今,我等也只能順從。”孔端超眼睛掃了一下在座的人等,黯然一笑。

那陸皇帝就是這樣給孔家規劃的道理,他們難道還能反抗嗎?看看現如今的孔家都變成甚地境地了?孔家現在只能順從,只能祈求陸皇帝的心還沒有黑透爛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