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老臣賀喜陛下(第2/4頁)

陸皇帝的享受在益都城內就是一個風向標,無論是地龍還是今年才出現的水龍,一經面世就如那羊絨一樣吸引了無數雙的眼睛。

滿城的貴人都希望自己有樣學樣,緊跟著皇帝步伐。就像早前的水晶玻璃片。

但這麽多貴人都擠在一時間要貨,哪裏能成。那不管是鋪設水龍的工人,還是施工需要用到的銅管,可都是有限的,需要根據房間大小而專門特質的,便是水塔和畜力汲水器也都需要專門的技術人才指導。整個事宜直到進入了八月,天且都冷了下,方才告一段落。

而到了九月,陸皇帝只看著淄水和彌水兩處工業園區的新增產值數量,笑而不語。

從六月開始,兩處工業園區的工坊、作坊數量,較之先前的幾個月的增益,就有明顯的提高。

因為水龍的出現。益都城內的熱潮叫商人明顯看到了賺錢的機會。從水塔所需的鐵管、閥門,到水龍所需的銅管,還有畜力水車所涉及到的大小零部件,這些就都是新增工坊的著眼點。而且明顯可以看到,新增的那些工坊、作坊,產品更加單一,更加細碎。

所謂的畜力水車作坊,更不用說就是一畜力水車組裝點。這很像內務辦置下的馬車廠。

名義上是生產馬車的地方,實則就是一組裝地,因為馬車內裏的大小零部件,甚至是馬車車板,都被內務辦外包了出去。

這種新的生產模式,直接刺激了兩處工業園區大量小型工坊,乃至是家庭作坊的出現。

而現在的水龍,那就是一個新的經濟刺激點。

整個夏天陸皇帝的心情都是極好。

工業的發展果然需要良好的效益回報和寬松的政治環境,而偶爾一兩個新鮮的經濟刺激點,也真的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熱鬧了整個夏季的水龍,可不就證實了這一點麽。

待到八月中秋過後,馬會擴招的第一批會員公布,那本就吸引了數不清的富商大賈齊聚益都,又恰逢摩尼教南下。方臘直向轉運使下了一價值二百萬貫的大訂單。從麻布、生絲,針頭線腦,到鐵鍋、鐵勺、菜刀、斧頭等金屬制品,再到釘子、鐵釬,乃至大塊的鐵錠和一輛輛的紡車與織布機……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要用到的器物,是人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的器物。如此一張大單,直給本就熱鬧非凡的益都商界,憑添了一把烈火。

而後就是明公國的成立,那對不得已的讀書人來說,不失為一條好去路。對於商人而言,更是如此。

想想看,摩尼教上下上百萬人南下,加之他們已經征服的土著,這是一個多麽大的新增市場啊。

而且這還只是四藩之一。

方臘一事讓整個中原騷動,也叫南洋諸多土著王國單產心寒,原因就在於如他這般強藩,陸齊朝還有三個呢。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陸皇帝還需要尋找三個地方來安置他們?一在北,兩在南?

而那三藩在封邦建國時候,是不是也如方臘一樣要帶走大批的軍民呢?那不管被分到哪裏去,可都是一巨大的新興市場。

馬會與封藩建國相配合,那爆發的力量絕對是1+1>2的。

更不要說,陸謙已經有可信的情報顯示,他的那個大計劃已經不再是秘密了。也就是說,大齊的功臣已經在與商賈力量近一步合作中。或許那孔家人的身份都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也保不準。

不過這點不用理會。

孔家人的‘作用’本來就不是要施加在那些商賈身上的,甚至它的作用目標也不是那些讀書人,而只是廣大的平民百姓。

商人無論在現代還是在古代,為了利益都可以踐踏一切,這丁點也不稀罕。

不然,滿清的八大皇商如何會出現?那是晉商永久的恥辱。而87年爆發的“東芝事件”也震驚了整個世界不是嗎?

讀書人也是一樣,不管在這個時候,還是前五百年後五百年,孔老二始終只是他們捧著的一塊招牌。在刀劍強權面前,讀書人從來不成氣候。

反倒是那些普通老百姓,他們心中的價值觀,才是真正絕對一個國家命運的所在。

陸皇帝拿孔氏做文章,為的就是打破老百姓心中的某些觀念,趙宋一百六十年的統治,是挺短暫的,卻已經給華夏這個民族印刻上了自己的標記,陸皇帝需要把它徹底的摧毀。在百姓的心中,這個中國人口基數最大的群體階層中,刻錄下自己的意志。

因為占據著絕大多數人口的老百姓才最直接的影響著中國的新一代人。

是“萬般皆下賤,惟有讀書高”,還是“好男兒志在四方”,這點很重要。

如今時間已經走到了年底,陸皇帝還沒有拿到全國的數據統計,在如今這個時代,要做好這個統計數據可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