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2/2頁)

信昌侯李普以及鎮遠侯楊澗,心裏自然不願屈尊出轅門迎接韓謙,甚至韓道勛到嶽州來也沒有資格叫他們出轅門相迎,何況他們不難猜到韓謙此來嶽陽的用意。

只是,三皇子都親自出營,他們卻沒有辦法躲起來不見。

韓道勛、韓謙父子這一年多來在敘州的功績,更不容他們的忽視,要不然他們在嶽州的處境會更窘迫。

而韓道勛、韓謙父子將兵權交給鄭暉,以及韓謙孤身來嶽州見三皇子,也足以證明他們對朝廷的忠誠。

受這樣的禮遇,也許談不上太過分。

高承源、郭亮等將好戰喜功,誰能幫他們獲取最耀眼的戰功,誰便能叫他服庸。

統兵作戰,隨時都是將腦袋別在腰間,思慮事情也沒有沈漾、楊澗他們考慮得那麽深、那麽成熟。

他們也沒有沈漾、楊澗他們對韓謙的成見,甚至對韓謙的到來,還是心懷期待,希望能盡快打破眼前的僵局。

周憚則更不用說。

李知誥倒是最能理解三皇子對韓謙的感情,相比較起沈漾的郡王傅,或許真正叫三皇子所學甚多的乃是韓謙。

柴建、李沖等人心裏則是酸溜溜的站在一旁。

“韓謙見過殿下!見過楊侯、李侯、沈漾先生。”韓謙誠惶誠恐的趨步上前,朝三皇子楊元溥、楊澗、李普、沈漾等人長揖而拜。

眾人簇擁著三皇子、韓謙走進轅門,往大帳走去。

宴席早已經準備好,楊元溥直接拉韓謙坐他身邊,然後再叫眾人分坐兩側長案之後,也是先敘別離之情。

在外人眼裏,此時的韓謙相比較在金陵,少了幾許出鞘的張揚鋒芒,多了淵渟嶽峙的氣度,在楊澗、李普這等老將以及沈漾這樣的大儒面前談笑風生,一點都不見怯意,很難想象他才是二十二歲的青年。

此時的三皇子楊元溥才剛剛年滿十七歲,但從他身上已難覓少年的輕狂浮躁。

在韓謙看來,與其說他與沈漾教導有功,更不如說十數年膽顫心驚的宮禁生涯,叫三皇子要比同齡人早熟得多,雖然這並非是什麽好事,但此時至少叫人相信,有朝一日三皇子倘若能登臨帝位,不會比太子或信王稍差。

韓謙自然不會剛進西山的嶽東大營,就急於對接下來的戰事安排發表自己意見。

他在宴席間談笑風生,除了敘舊,主要是談辰敘兩州的現狀,也不避諱武陵軍存在的問題,他甚至都不主動問及這邊的營伍之事,僅僅是從他人的言談間,與以往三皇子派人送信所述的情形一一對應起來。

沈漾、楊澗乃至信昌侯李普,他們身居高位,並非憑空而來,他們主張一件事,必有他們充分的理由。

韓謙這時候貿然主張用奇兵進入沅江,只能引發不必要的爭議。

他首先得搞明白此時大帳內每一個能在這事說得上話的人的具體想法跟顧忌,才能讓別人相信如此用兵的必要性。

此時在嶽東西山大營集結的五萬戰兵,其中兩萬乃龍雀軍將卒,一萬五千余乃是樓船軍水師,其他一萬五千余乃是從鄂州、黃州、江州等地征發的州營鄉兵。

這裏面真正的精銳戰力,除了樓船軍水師外,也就是龍雀軍的兵馬了。

龍雀軍最初時編一萬兩千余兵戶,荊襄戰事後收編山寨勢力,加上從江鄂等地遷入的兵戶,總計也就兩萬余兵戶、三萬丁壯,這是淅川血戰拼殺出來的戰果。

這一次龍雀軍從軍府兵戶三丁抽二,編成兩萬精銳出戰。

即便軍府實行的是部兵制,如此用兵也可以說是極限了,甚至已經嚴重影響到今年的軍府耕種。

這一仗,對大楚而言,慘勝便是贏,但對郡王府而言,慘勝便是大挫,在接下來的爭嫡還將橫生不知道多少枝節出來。

軍中禁酒,今日為迎韓謙破了一個例,但大家生怕誤事,也都只敢喝得微醺便酒終宴禁。

其他人告退,楊元溥留韓謙在大帳裏繼續說話。

“大哥主張用率部去跟武陵會合,但其他人都說太過冒險,我也為這事發愁,韓師你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你要覺得大哥主張可行,我便不管其他人怎麽去想。”楊元溥頗為興奮地說道。

“為將者,有十人之將,有百人之將,有千人之將,禦下之法就各有不同,而殿下此時為一軍之帥,他日更要統禦萬民,則更有講究。”

韓謙耐著性子跟三皇子說道。

“我這次過來,一是與殿下相別這麽久,也渴望見殿下一面,二是對接下來的仗要怎麽打,我暫時還沒有確定,總是要先跟殿下、跟沈漾先生、楊侯爺、李侯爺他們談過,知道各人心裏在想什麽,才能給殿下進一步的建議。”

“啊,我還以為韓師心有定策呢。”楊元溥說道。

見楊元溥難免有少年人的急切,韓謙感受反倒更好一些,笑道:“有時候再高明的計謀,不顧眾人反對而硬上,更有可能因為人心不齊,意志不堅,而出致命的紕漏。跟淅川背水一戰不同,這次即便要用險計,還是要說服大家齊心協力才行,要不然寧可放棄。而殿下也不宜過早將內心的想法暴露出來,那樣的話,有人會屈從殿下你的意志,則不敢直抒己見,殿下就未必能掌握更多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