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3/4頁)

他知道目前檢測手段太有限了,要搞大規模的分餾生產,相當於踏入最初級的化學工業生產領域,危險性太難控制了;而在他印象裏,煤焦油的有害毒性成分不少。

見韓謙一下子就猜出來,馮翊當即就興致缺缺,不過辰中那邊的工師學堂卻是確認大規模從煤焦油裏分餾瀝青的成本及危險性並不高,至少用來生產這種防水性能更好、更耐用的青膏油布,不比之前的油布更昂貴。

而在屋棚以及遮蓋船艙防水上,油氈布的防水、防潮、抗折損性能更好。

更為重要的,比起容易點燃的桐油布,青膏油氈布要難點燃得多;僅僅憑借這一點,在更注重防火的軍事領域,就注定在船用、軍營防水等方面,新的青膏油氈布能全面取代傳統的桐油布,用量還相當不低。

了解過這些之後,馮繚都迫不及待要從辰中工師學堂調人到東湖來,也同時組織新型油氈布的生產——東湖生產窖燒煤,也陸陸續續有不少煤焦油積存下來,正愁不知道怎麽處理呢。

除了軍用之外,這種新型油氈布也可以在京畿及潤、湖等富庶州縣銷售,畢竟即便青瓦房頂,年代一久,雨水滲漏依舊是個難題;而在棠邑等地,能大規模使用這種青膏油氈布,簡易屋舍的搭建將變得更簡單便利。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韓謙對未來棠邑、敘州兩地的財政稅收規劃,有意將此時依舊占到相當份額的田稅收入,州縣鄉司地方留用,地方有相對充足的財源,才能保障地方建設不中斷;而將市泊稅、過稅等工商稅種、鹽酒茶馬的榷賣,以及官錢局、工造局、赤山會的部分盈利劃歸到制置府。

這意味著馮繚要削尖腦袋去增加新的稅源。

一項唯有敘州、棠邑能大規模生產,並且短時間內就能大規模推廣應用下去的工業品,怎麽叫馮繚不興奮?

……

……

原本大家都準備休息了,馮翊趕過來搞得雞飛狗跳,睡意都跟賊似的跑得去無蹤。

馮翊午時趕到亭山的,就在亭山吃了一頓飯,然後馬不停蹄的趕到石梁,沒見到韓謙,又趕到磨盤谷來,已是餓得饑腸轆轆。

不過,護送他的扈兵,半途獵到一只黃羊、一頭獐子,馮翊看大家都沒有睡意,便拉著一起找了一塊空地,點起篝火,將黃羊、獐子剝皮架到火堆上烤起來。

眾人滿嘴是油的吃到天色微明,才早早睡去,一直睡到午後才動身趕往大通嶺,實地去看煤層的勘測情況。

在大通嶺附近的山裏走了三天,視察幾處山寨以及新設立的兩處鄉巡檢司,發現五尖山北段,簡單就是一座煤山。除了大通嶺之外,淺層煤炭資源,幾乎分布於五尖山脈北段各處。

當然,五尖山北段峰嶺之間,也發現有前人開采煤炭的遺跡,但淮南地區近百年來戰事頻頻,前人采煤燒炭的舊事已經湮滅於歷史塵埃之中。

可見頻亂的戰亂對整個社會的沖擊是何等的強烈!

不管要不要進五尖山大規模采煤,五尖山北段新成立兩處鄉巡檢司,管轄附近三十裏縱深的山區,十余座村落、逾四千口人,都需要修一條簡易驛道,確保兩個鄉巡檢司,與所屬石梁縣及淮陵縣的聯絡,這樣也能確保小規模的煤炭開采,能用牛馬車從陸路運及附近的水路碼頭,往更遠的區域擴散。

雖然在五尖山奔波不休,但相比山外依舊炎熱的天氣,烈日之下草樹都要被曬焦掉,山裏樹木蔥蔥,卻也是十分的舒適。

韓謙原計劃八月底之前要趕去壽東的,卻不想在計劃離開五尖山前往岱山寨的前夜,大降暴雨,雨水像從蒼穹之上傾泄下來,沖毀從五尖山北段出山的險僻小道。

接下來數日豪雨不斷——這也是入秋之後罕見的大暴雨,從沿海地區刮來的大風,叫山裏樹倒路塌。

除了先派人出山報信聯絡外,韓謙、馮繚他們就被迫困在山裏。

一直到九月初六,在大雨歇後,韓謙他們才跋山涉水,翻越五尖山北段的低矮山嶺,趕到岱山寨,一路都擔心巢濠等地的災情越發嚴重。

到濠州後,不僅兼領濠州刺史、統轄淮陵、臨淮、昭義、鐘離、壽州五縣,負責率部從東面及南面進逼壽州軍的林海崢從壽東趕過來,高紹與負責刺探、搜集中原情報的王轍也從東湖趕到岱山寨來見韓謙。

王轍這次也帶來中原及河朔地區最新的消息。

三月中旬,蒙兀騎兵及漢軍步營穿越太行山,進入澤州時,雖然當時的澤州城在梁軍控制之下,但整件事對梁軍的震動太大了。

梁帝朱裕統領十萬兵馬北伐潞州,真正的主力兵馬,乃是他親率的三萬侍衛親軍馬步兵精銳,其他兵馬有一部分是南衙禁軍,有一部分乃是從諸州縣征調的州兵,還有一部分是從魏博征用的藩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