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獵馬敢齊出(第2/3頁)

須知道,野戰的時候,那些本地的武裝民夫和戰鬥經驗極少的輔兵根本不可能是野戰精銳的對手,可一旦他們有城池作為倚仗,那就會與攻城的野戰精銳形成有效的置換比,所以這種布置絕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公孫珣前幾日因為王粲寫在軍令箋上的詩歌大怒,有幾分是氣王粲,有幾分是因為曹操的穩重挫敗了他這位燕公的誘敵之策,恐怕也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情。

諸將各有所思不說,而失去了主攻機會的張遼作為公孫珣本部先鋒,一直率部走出白馬大營七八裏路,這才忽然間醒悟了一件事情——為了吃下夏侯淵部區區五千騎兵,哪怕是算上濮水北岸幾座城中的衛戍部隊,也不過是區區一兩萬人,然而自家這位燕公居然一口氣投入了足足八九萬野戰大軍!

當然了,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這個陣勢原本是為曹操那只猴準備的,而不是為夏侯淵這匹馬所準備的。

猴子比馬貴重,這是常識。

回到眼前,這日早餐之後,四萬大軍洶湧澎湃,浩浩蕩蕩,忽然從原本就極為壯觀的白馬大營中三面撲出,立即便驚動了曹軍濮水北岸的各城衛戍部隊……但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混編成軍的燕軍主力中騎兵比例太高了,數量也太多了,很多中原士卒恐怕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騎兵部隊!

燕軍後面的步卒剛剛與運送甲胄、器械的牛車、駑馬車一起出營,前鋒騎兵基本上就已經抵達了濮水沿岸。大股騎兵呼嘯而至,立即便事實上封鎖了戰場,使得城中只能舉火燃煙向濮水對岸報信……然後被動等候援軍。

不然呢?

這種極端的兵力劣勢下,他們又能如何?

不過,說起救援,一個重要而有趣的事情是,燕軍的白馬大營和曹操的平丘大營距離濮水的最近點都有三十裏的距離。只不過,白馬偏東,平丘偏西,而濮水大約是自西向東,微微偏北流向,所以雙方到達濮水的最近點之間又有大概三十裏的距離。

而三十裏對於軍隊而言是一個很有趣的數字,早期工業時代,步兵在能保持戰鬥力的情形下長途行軍每日可以步行三十裏,突襲急行軍,也就是奔襲作戰,一日行軍六十裏便是極限;而更早的中古時代,也就是這年頭,全世界也都一樣,其中對於尋常步卒而言,長途行軍每日三十裏的極限數字沒有改變,但突襲式的急行軍受制於時代發展卻要降低很多,能做到行軍三十裏後再戰的步卒,絕對是頂級的精銳。

換言之,假設曹操此時見到烽煙後便即刻出動大軍,若是救援直面白馬大營的這幾座濮水北岸城池的話需要三日才能到達;若是反應過來,放棄這幾座城市,直接從濮水上遊也就是平丘正北渡河救援夏侯淵的話,則需要兩日;最佳情況是曹操和夏侯淵望見烽煙後一起醒悟,然後一起出動,那麽到第二日中午或者下午左右,雙方還是有可能在濮水一帶會師的。

但問題在於……動員了八九萬野戰精銳,其中估計有三四萬騎兵,甚至親自帶大股騎兵督戰的公孫珣怎麽可能給他們這個機會?

便是徐晃和張頜那裏,公孫珣都下了死命令,第二日中午前必須要攻下濮水北岸的大小四城,然後連結騎兵,徹底封死救援路線!屆時整個濮水北岸、陰溝東岸到白馬大營和韋鄉為止這片狹窄區域將會密密麻麻,鋪滿步騎八萬之眾,曹操敢來嗎?

“文和,你說明日曹操會來嗎?”

當日晚間,公孫珣與本部主力,外加張遼部,累計兩萬五千眾,成功於當日夜中急行軍來到酸棗南側的曠野之內,然後開始立寨建營,然而安頓下來之後,公孫珣卻又因為沿途行軍之事勾起心思,不免疑慮,所以又召來了隨軍的兩位軍師之一,賈詡賈文和。

“一定會來,卻一定不會渡河作戰!”賈詡似乎早就料到此問,竟然張口給出了一個確切的答案。

公孫珣聞言坐在榻上怔了許久,卻最終是一聲嘆氣:“文和的智計,真是天下無雙,更難得是總能窺破人心……正如你所言,曹孟德必然來救,卻絕不會真正作戰的!”

很顯然,這位燕公是對賈詡的判斷服氣的不得了。

其實,公孫珣產生疑慮的邏輯很簡單——他動用了如此龐大的兵力,如此精銳的部隊,采用了如此迅猛的手段去圍獵區區一個夏侯淵,從軍事角度來說,曹操的救援其實意義不大,濮水北岸的曹軍部隊,包括夏侯淵是指望不上曹操能在短時間內突破公孫珣的重兵部隊來完成救援的;然而問題在於,曹操又怎麽可能不救呢?

那是夏侯淵!那是好幾座城和一個港口!

曹軍如果強行倉促渡河作戰,很可能會白白在濮水北岸大規模損兵折將,但是如果他不救,人心會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