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指手畫腳(第2/2頁)

蘇聯有一套很獨特的預備兵力組建制度,在和平時期蘇聯的作戰部隊一般都有兩個副師長兩個副團長等等一直到兩個副排長,一旦進入戰爭狀態,這支部隊開往前線之前,就會丟下一整個副職骨架,用來組建新的部隊。

新組建的部隊雖然只有原來部隊的一套副職體系,可是體系本身卻早就配合多年,加上臨時補充上來的預備役人員,立刻就能作戰,這套影子體系,在另一個時空中支撐著蘇聯戰勝了德國,而這個時空中,它也依舊存在著。

這套體系的優點是可以快速的將一個師變成兩個師,缺點卻更加明顯,那就是後組建的一個師戰鬥力衰弱非常明顯。而蘇聯這一次為了北部的進攻,抽調了太多的主力部隊,留給南部的,基本上就是這種臨時組建起來的預備役部隊。

現在後遺症終於爆發了,這種臨時組建的部隊單獨作戰的能力非常有限,打順風戰鬥的時候沒有什麽問題,可是一旦出現逆風局面的時候,很容易就出現崩潰的現象。這也是職業軍人和臨時補充的新兵之間的區別,順利的時候誰都知道喊著口號往前沖,真正考驗一支部隊的時候,往往是那些真正棘手的艱苦防禦狀態。

所以說,北線的E集團軍並非只是損失了10萬士兵那麽簡單,事實上經過艱苦的戰鬥,E集團軍還淬煉出了至少20萬名精銳步兵,這些士兵經歷過了最嚴酷的防禦戰,在另外10萬老兵的支撐下,熬過了他們最大的考驗。

這樣以來,德國算是比較平順的度過了他們擴充兵力導致的戰鬥力衰弱期。除了A集團軍之外,這次東線會戰差不多所有德軍前線集群都參與到了戰鬥之中,殘酷的戰鬥也將差不多百萬新兵鍛煉成了精銳士兵。

阿卡多的算盤打得非常明白,他準備在頓涅茨克打出一個漂亮的圍殲戰來,消滅蘇聯的南部地區有生力量,達到解放德軍主力部隊的目的。

然後讓莫德爾和曼斯泰因指揮的DE兩個集團軍,加上羅馬尼亞的仆從軍,向南攻擊高加索,掌控蘇聯的油田資源,被解放出來的古德裏安從南向北猛攻,配合意大利的遠征軍還有F集團軍,夾擊庫爾斯克和斯摩棱斯克。

同時A集團軍向莫斯科進攻,掩護北部單獨作戰的E集團軍,奪下蘇聯的重要城市列寧格勒和庫爾曼斯克。三路齊頭並進,沖向莫斯科結束這場戰爭。等待蘇聯的結局將是割地賠款的結局,這是阿卡多寫好的劇本。當然,事實上究竟戰爭將會發展到什麽地步,並非他一個人可以左右的,其實就現在的整體情況來看,蘇聯人要比德軍估計的,頑強得多。

比如說,按照原來得計劃,德軍的A集團軍應該配合其他方向上的德軍,合圍羅科索夫斯基進攻集群,徹底殲滅這支蘇聯主力部隊,不過從結果上來看,蘇聯人跳出了德軍的包圍圈,嗅覺敏銳的發現了這次危機,並且布設了防線頂住了A集團軍的試探性攻擊。

但是南部前線上,蘇聯人的表現就比較糟糕了,失去了中間階層指揮的蘇聯部隊淩亂的抵抗,雖然有些部隊打得非常頑強,卻無奈更多的部隊發生了潰敗。兵敗如山倒,潰兵牽連了更多原本想要守住防線穩住防禦體系的蘇聯紅軍,導致一直到德國裝甲部隊開始南下11天之後,大批部隊還沒有接到固守防線或者是撤退這樣一個總的方向性命令。

原因其實很簡單,坐鎮莫斯科的斯大林又犯了毛病,開始因為前線的不利局面,對各條戰線上的部隊指手畫腳起來。他沒有去對朱可夫發泄自己的怨氣,卻把這股怒火發泄到了鐵木辛哥的身上,他命令鐵木辛哥不得撤退,必須讓南部守軍堅守陣地到最後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