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918(第2/8頁)

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德國人非常有希望獲得徹底的勝利。近來的幾次戰役——裏加、康布雷和卡波雷托——顯示出德軍已經找到了一種在戰場上恢復機動性的手段。德國將軍們的職業天賦都無與倫比,比如這些戰役的設計師馮·貝洛、馮·德·馬爾維茨和馮·胡蒂爾,都是如此。除此之外,西線的德軍現在有了兵力上的優勢。在過去幾年,德軍在西線有147個師,協約國則有178個師。而如今,由於俄國的崩潰,德軍至少在開始階段擁有191個師,其中有軍官13.7萬名,士兵350萬人和能夠維持武器處於機動狀態的馬匹。換言之,德軍的優勢能夠集中在防線上的任何一點,並取得毀滅性的攻擊效果(像在卡波雷托戰役取得的勝利那樣)。為此,德軍籌劃了一系列有代號的軍事行動,第一個代號的名字是大天使“米迦勒”。部分德軍防線所起的代號則都取自瓦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人物,比如,“齊格弗裏德(Siegfried)”、“克裏姆希爾德(Kriemhild)”、“洪丁–布倫希爾德(Hunding-Brünnhild)”。

常識告訴人們,如果你在進攻兩支敵軍,那麽你要進攻兩支部隊的接合處。每支部隊都會照顧自身,也許還會從不同方向後撤。保護巴黎的法軍和保護英吉利海峽的英軍就屬於這種情況——他們可以借此逃回英國。早在1914年,就險些發生這樣的撤退。現在,英軍和法軍剛好在聖康坦附近老的索姆河戰場的北面聯合作戰。英軍第五集團軍駐守在那裏到阿拉斯之間的防線上,指揮官高夫將軍是一位屢遭黴運的英勇之士。英軍大約50個師中只有9個師的官兵沒有經歷過帕斯尚爾戰役的悲慘遭遇,部隊的士氣並不高昂。軍官們注意到士兵不再演唱他們早些時候創作的非常好聽的歌曲了。“我們在這裏,因為我們在這裏,因為我們在這裏,因為我們在這裏”,這句歌詞典型地反映出當時英軍士兵的低沉精神狀態,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命運的玩偶和權力爭奪的炮灰。

此外,英軍方面不如德軍那樣充分理解這次戰爭中新的作戰方法。尤其是奧托·馮·貝洛將軍熟知如何把步兵和炮兵結合起來,就像在卡波雷托戰役中那樣。現在,他已被調到法國北部來發動魯登道夫攻勢。但是,如果說進攻戰術現在已有巨大改進,那麽防禦戰術也是一樣。新的防禦作戰手段就是“縱深防禦”,帕斯尚爾戰役就是它的典範。由於各種原因,高夫將軍和他的參謀沒能理解縱深防禦的道理,他們沒有所需的兵力。他們認為一道強大的防線本身就是足夠有效的東西。他們不相信他們的士兵能夠在火力掩護下完成復雜的調動。他們低估了德國人(他們以為帕斯尚爾戰役已使德軍丟魂落魄)。但主要還是英國人認為萬事最終都會好起來。高夫將軍的幾個營中近90%的兵力都部署在前線3 000碼的範圍內,這離敵人的大炮實在太近。而且,英軍還存在一系列更深層的弱點——在1917年,英軍遭受了80萬人的傷亡,兵力又一次降到了100萬以下。在帕斯尚爾戰役之後,士兵都不再相信參謀人員。總共8個師的預備隊都部署在北部佛蘭德斯地區。美軍開始抵達歐洲戰場,但他們還沒有受過訓練,而且已準備好戰鬥的也只有1個師而已。最後,黑格將軍被一群行動遲緩的年輕軍官包圍著,他們阿諛奉承,幫他遞外套,他就像卡波雷托戰役前的卡多爾納將軍一樣,根本沒有表現出任何焦慮的跡象。如果德軍發起攻擊,那麽他們為什麽就比黑格將軍自己指揮的英軍表現得更好呢?以上這些都是答案。

魯登道夫偷偷地上演了軍事集結的奇跡。他把70萬人調到西線,即76個師對協約國的26個師(30萬人);他還調集了西線全部大炮的3/4——6 600門——這使得德軍在大炮方面具有了3∶1的優勢。新式武器將交付使用,這包括可由一個或兩個士兵攜帶的輕機槍和能夠用步槍發射而無須用手投擲的手榴彈,步兵的戰術因此變得更加具有靈活性。德軍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擁有大量的軍士——中士和下士(希特勒就是一名下士,他因戰鬥勇敢而獲得過兩枚鐵十字勛章)。這些人不是軍官,但卻知道如何指揮小分隊作戰。而在其他國家的軍隊裏,你必須安排一位軍官(甚至現在在俄國的軍隊中,軍官們還管理著電話)。在比利時,德軍有一所特殊學校,訓練步兵不斷地隱避、不斷地迂回、不斷給予彼此火力掩護,並快速前進。這些步兵組成了德軍的突擊隊。他們不需要解決掉敵人的據點,而是要前進去摧毀敵人的通信聯絡網。其他沒有受過類似訓練的部隊會去抵抗敵軍。而且,發起攻擊的德軍還有其他有利條件。飛機這時已被廣泛使用,因此,德軍能夠拍攝並根據地圖確定英軍的炮位,不再需要通過大炮校射員進行校射。此時的德軍已有2 600架飛機,其中一些還是金屬制的單翼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