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恢復土地改革(第2/2頁)

華崗隨後在會議上列舉了共產黨為實現農村改革在解放區已經實施或正在實施的實際方法。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建立聯合國民黨的抗日統一戰線,共產黨放棄了土地改革,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政策和方法,它們包括:減租25%、征收單一的累進稅、提供低息農業貸款、鼓勵富農從事生產勞動、開荒增產、增加棉花種植面積、通過組織勞務交換和勞務小組協調勞動力的使用、促進農村文化和教育活動。

華崗繼續介紹,抗日戰爭結束後,解放區用更為進步的政策取代了減租政策,即完全廢除地租並將土地所有權轉交給實際耕種土地的農民。完成土地所有權轉移的具體途徑是,共產黨沒收滿族人在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代)占據的土地;沒收日本人和漢奸在抗日戰爭期間強占的土地;沒收所有被強行或非法占有的土地及為逃避稅收未登記的“黑地”,然後將這些土地分配給農民。地主被要求對農民進行賠償,因為他們是各種封建剝削的受害者。那些由於無力支付借款而失去所有權的土地被歸還給原主。不僅如此,一些地主自願將土地所有權轉讓給佃戶,延安當局正在考慮對地主進行賠償的方案。[4]

毫無疑問,共產黨的確正在進行他們的代表所描述的土地改革。當時聚集在華北和東北國民黨控制城市裏的大量失去土地和財產的地主家庭印證了這位代表的發言。

沒有什麽能比這個例子更清楚地顯示國共兩黨在農村政策以及具體做法上的區別了。的確,國民黨代表對共產黨最尖銳的批評是後者利用農村問題為自己謀取政治優勢。但那些真正了解共產黨在農村做法的人毫無疑問也了解這種做法的政治意義,無論他們本人持怎樣的政治立場。在知識界的觀察者看來,土地改革使共產黨能夠“在農村紮根,並發展壯大。”他們指出,正是因為土地改革,共產黨才能有效地完成下面三個重要任務:征糧、征兵、保衛根據地。

不幸的是,當時的觀察者沒有仔細分析和描述這一重大變化完成的具體過程。因此,他們給此後學習歷史的學生留下了許多只能通過推理和猜想回答的問題。其中有三個最關鍵的問題,其他許多問題都可以從這幾個問題中導出:

1.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在華北的大部分地區建立自己的根據地,並立刻開始了土地改革,當地絕大多數的農民已經取得了自己耕種的土地的所有權。那麽,自由知識分子斷言共產黨是因為他們的土地改革政策,才得以發展壯大,他們這樣說究竟是什麽意思呢?共產黨自己也反復說——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相對私密的黨內文件——只有通過土地改革,他們才能充分動員農民,在與國民黨的鬥爭時取得他們的支持,他們這樣說又是什麽意思呢?下面一段文字又有怎樣的意義呢:

過去100年的經驗表明,中國人民的民主解放運動之所以會失敗,因為它只是極少數人的事。只有在實現“耕者有其田”,真正解放占中國人口80%的農民之後,自由解放運動才能有更堅實的基礎,經受住嚴峻的挑戰。在抗戰期間,解放區的農民三次要求實行“耕者有其田”。抗戰勝利後,他們第四次提出了土地要求。現在,中共中央委員會同意農民的這一合理要求,同時確保地主也能過上較為體面的生活。“耕者有其田”的實行極大地加強了人民解放軍的力量。……蔣介石接受了美國的大量援助,如果中國共產黨不同意農民的這一要求,中國人民爭取獨立、和平和民主的運動有可能再次遭遇1927年那樣的失敗。[5]

2.到1948年春天,戰爭開始朝著對共產黨有利的方向發展。從這時起,共產黨認真地考慮了它將在南方實施這一政策,與華北相比,南方的租佃制更為普遍。如果土地改革真的像共產黨宣稱的那麽重要,為什麽他們在新解放的地區突然中止執行這一政策?

3.最後,毛澤東自己指出,是日本的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教會了他們怎樣革命。[6]但在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是最為溫和的。毛的這一早期聲明和“只有土地改革才能在反對國民黨的革命戰爭中為共產黨贏得人民群眾最大的支持”的說法之間有怎樣——如果有的話——的聯系呢?具體來說,如果土地租佃不是華北的主要問題,那麽在抗戰時期,減租政策在動員農民上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本章隨後的部分將對這三個問題進行解答。通過這幾個問題及其解答,我們或許能更清楚地了解共產黨為什麽能獲得農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