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抗日戰爭的教訓(第2/2頁)

所有的減租指示都含有相似的警告規定。1943年晉察冀指示只是其中最明顯的。該指示直接宣布,當敵人進犯時,對其進行聯合戰鬥高於一切其他事務。敵人的攻勢很猛。在土地政策能夠在任何區域被有效執行之前,必須在軍事上驅逐敵人,打破敵人的政治控制,建立起一個新權力結構的核心。

制訂於1943年的黨的“十大綱領”,第一條是與敵人做鬥爭,最後一條是減租減息,而中間八條中的六條涉及政治和管理工作。[80]這不是偶然的。就共產黨根據地的全面發展而言,第一條是首要的,中間八條是必要的,最後一條取決於所有的前面九條。它們代表了共產黨吸取的關於怎樣在中國農村進行革命戰爭的教訓的總和。整個區域只有滿足了特定的軍事和政治的先決條件後,土地政策和它所引起的階級鬥爭才能在村子裏變成“所有其他工作之母”。抗日運動動員了人民,在1943年以後日本的攻勢開始減弱的時候,共產黨為大規模地實現這些先決條件提供了必要的領導。

然而關於單獨的減租減息,該政策很顯然在共產黨抗日根據地的最初發展中扮演著次要的角色,因為當時它還沒有被廣泛地執行。但是激烈地沒收土地是統一戰線土地政策所要避免的,這就要求共產黨尋求新的辦法將富人的財富轉移到窮人手中。在那些租佃問題並不突出、貧窮和財富分配不平等卻很普遍的地區,這是一個重要的事件。

作為研究結果,到1945年,共產黨的農村土地政策已經增加了不少內容,特別是加入了一系列通過清算舊賬的策略為華北的“基層群眾”帶來好處的措施。除了分配戰鬥果實這一物質上的激勵,共產黨還為全體農民最深惡痛絕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法。這個問題是:鄉村政治權力和社會地位的腐敗和濫用。在解決這些問題以及其他所有關於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勞力無償占用、債務等問題的過程中,共產黨找到了打破農村經濟和政治體系、動員農民建立新體系的方法。嚴格說來,目標不是地主階級而是統治階級。共產黨已經發現了“通過階級鬥爭動員群眾”的公式,甚至在地主不是村民關心的迫切問題的地區也同樣適用。

土改計劃是共產黨在內戰時期關鍵的革命活動。土改在華北的開展,以及在執行的過程中獲得的經驗,都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取得的最寶貴的革命經驗。或許《五四指示》從未公開發表的一個原因是它如此準確地反映了這些經驗。《指示》將重點放在叛徒、土豪、劣紳的罪惡和清算運動上,一個原可能包含成功的公式。但就其實用性而言,《五四指示》對一個在理論上一以貫之的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方案的發展並無多少貢獻,與早期和晚期涉及階級鬥爭以及重分財產的主張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