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2 早期屍體現象(第2/4頁)

老秦只能說,這是有可能的,但是可能性微乎其微。屍體痙攣一般都是局部發生的,就是說可能只有一只手或者一只腳進入屍體痙攣的狀況,其他部位不痙攣。只有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出現全身屍體痙攣。所以,英雄在斷頭後,若出現全身屍體痙攣,而且還能控制好重心,正好不倒,幾乎是不可能的。

4.屍僵

說到屍體痙攣,不得不說屍僵。屍僵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屍體現象,法醫經常運用。屍僵幾乎在所有的屍體上都會出現,而且有著比較強的規律性。

人體死亡後,肌肉逐漸變僵硬,把關節固定住,屍體呈現出強直的狀態,叫作屍僵。具體為什麽肌肉會在死後出現僵硬,現在學者們眾說紛紜,還沒有定論。

人體在死亡後1~3小時,屍體就會開始出現屍僵,先是固定一些小關節,然後逐漸擴展到大關節,在24小時左右,屍僵最為強直,把所有關節都牢牢固定住。隨著死後時間的延長,屍體又開始逐漸緩解,在48小時左右緩解完畢,屍體再次出現軟綿綿的狀態。這一個特征,為法醫粗略推斷死亡時間有著重要意義。幾乎在所有命案偵破中,利用屍僵推斷死亡時間都會出現。

屍僵在人體死亡6小時之內,如果被人為破壞(就是用機械性外力把固定了的關節重新活動),不久後會重新再僵直,但是會比較弱;如果6~8小時被人為破壞,屍僵就不會再次發生了。

根據這一特征,法醫可以根據屍僵存在的情況,判斷屍體的屍僵有沒有被犯罪分子破壞過。比如,法醫通過屍體溫度判斷死亡大約16個小時,這個時候的屍僵應該較為強硬。但是法醫卻在屍檢的時候發現死者的上肢並沒有屍僵存在。這一發現,就可以判斷死者死後幾個小時,被人破壞過上肢的僵直。

另外,人體死亡後1~2小時的姿勢,會被屍僵保存下來,如果等到屍僵強硬的時候,兇手再行拋屍,則能根據屍體姿勢和拋屍後落地的姿勢不符來判斷兇手拋屍的過程。

【案例】老秦辦過一起案子,一具屍體被包裹在塑料布裏,然後從髖關節對折,再裝入一個蛇皮袋裏拋屍。通過屍體的情況,我們可以判斷死者在死亡後,大關節還沒有形成屍僵的時候,就立即被兇手對折、裝入包裹物拋屍。這個現象說明兇手可以在死者死後不久,立即獲取包裝、捆綁屍體的物件,說明兇手應該是在自己家裏,或者在自己家附近殺人、包裹屍體。通過這個分析,技術人員對一些嫌疑人的家裏進行了重點搜查,從而找出了一些關鍵物證而破案。

最後,屍僵還可以確證死亡。這一點同樣重要。死者是否死亡?是不是假死?都需要法醫進行事先確證。確證死亡,除了根據屍僵以外,還需要根據屍斑的形成來判斷。

5.屍斑

我們在前文說到了機體在死亡後,法醫需要確證死亡才能進行屍體解剖檢驗。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如何才能確證死亡呢?屍僵自然是確證死亡的其一現象,屍斑同樣也是可以確證死亡的屍體現象。

所謂的屍斑,是指在屍體上會出現淡紅色、鮮紅色、暗紅色的斑塊,斑塊連接呈片,位於屍體低下未受壓處。什麽是“低下未受壓處”呢?比如一具仰臥的屍體,其低下部位就是肩、背、腰、臀、腿後側,但仰臥的屍體,因為後背部高低不平,所以有受壓和未受壓的部位,一般情況下,臀部和肩胛部凸起所以會和地面接觸,這兩個部位就是受壓部位。那麽,屍斑就會出現在未受壓且低下的背、腰和腿的後側。

屍體為什麽會有屍斑呢?人體死亡後,血液不再流動,那麽血液就會因為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墜積到身體低下的部位。如果低下的部位沒有受壓致血管閉合,就會聚集在這部位的血管裏,透過皮膚而呈現出有色斑痕。

屍體屍斑形成也具有很強的規律性。死亡1個小時,屍斑就開始逐漸出現;3~6小時融合成片,6~12小時幾乎全部形成。12個小時之內,按壓屍斑可以褪色,如果這期間內,屍體位置發生變化,原來形成的屍斑便會消失,在新的低下未受壓處形成新的屍斑。死後12~24小時,部分血液從血管裏滲入軟組織,這時候的屍斑壓之不能完全褪色,如果翻動屍體,原來的屍斑不會完全消失,但可以在新的低下未受壓處形成新的屍斑。死後24小時以後,屍斑則徹底固定下來,壓之不褪色,翻動屍體,也不會有所改變。

利用上述情況,法醫可以通過按壓屍斑的辦法大致推斷死者的死亡時間,這也是屍斑最重要的法醫學意義之一。

另外,利用屍斑形成的位置以及屍體被發現時的姿勢,可以判斷屍體有沒有經歷翻動、移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