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對聯(第2/2頁)

“先祖在洪武年間顯貴,因為制瓷技藝高超,燒制的九龍公道杯深得明太祖喜歡,明太祖為讓滿朝文武都明白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命先祖燒制一百套九龍公道杯,賞賜給文武百官,先祖幸不辱命如期完工,被明太祖欽點為禦用瓷官。”朱爺說到這來滿臉的驕傲和向往。“而先祖也將燒制九龍公道杯所有的細節一一記錄傳於後代,為什麽你們看到的九龍公道杯除了年度不對,其他都是和官窯禦品一樣,那是因為從選料到配方比例再到紋路樣式,最後燒制的火候,我們家歷代都爛熟於心。”

“等會……您老剛才說明太祖燒制了一百套九龍公道杯賞賜給文武百官?”我愣了一下遲疑地問。

朱爺點點頭,我一直認為朱元璋把明十四陵的線索留在九龍杯上,這杯子應該是獨一無二才對,如今聽朱爺這麽一說,就是很多人都有這套杯子,朱元璋斷不可把如此重要的線索留給這麽多人。

“想請教您老一件事,當然,如果不方便您老可以不用回答。”越千玲忽然很客氣地問。

“君子坦蕩蕩,無事不可對人言,你有什麽就問吧。”

“請問這九龍公道杯在燒制的時候有沒有很特殊的第一無二的要求,比如說在工藝上是別人不知道的?”越千玲認真地問,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想問的,既然線索不在杯子上,或許在制作的工藝上。

“沒有!”朱爺想都沒想斬釘截鐵的回答。“燒瓷器這活其實大同小異,就連配方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比例問題,再者就是紋路的繪畫能力,至於工藝……只要是會做公道杯的就沒有不清楚的,更不有秘密。”

我和越千玲聽到這來多少都有些失望,就更不明白朱元璋在絹布上留下一副九龍公道杯的含義是什麽,叨擾了一上午我們起身告辭,朱爺現在對我們態度好了很多,特意送我們出去,走到天井的時候,朱爺忽然停下來。

“你們剛才問燒制九龍公道杯有沒有第一無二的地方,如果真算是的話,我倒是想起一件。”

“您老想起什麽了?”我和越千玲異口同聲地問。

朱爺指著我們身後,我和越千玲轉過身,擡頭才看見這天井的門柱上貼著一副對聯。

一笑賜封湖山侯。

醉臥六朝莫言愁。

橫批,天下公道。

“這是明太祖因為先祖燒制出一百套公道杯賞賜的對聯,也是公道杯名字的由來,並當著文武百官賜先祖朱姓,並封賞湖山候。”朱爺指著對聯臉上又揚起了驕傲。“一個禦瓷官能得到這麽大的殊榮,這應該算是第一無二吧。”

離開的時候我默默把這副對聯記在心裏,朱元璋就因為一百套公道杯,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給一個禦瓷官賜朱姓,賞對聯並封侯,這似乎不太像朱元璋這個帝王的性格,要知道這滿朝文武大多是為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朱元璋極其會玩弄權勢,他怎麽可能不清楚,他這樣做會讓很多人失望和不平,可他依舊如此高調的做了,那只能說明有極其重要的原因讓他必須這樣。

等到我上車的時候,我和越千玲幾乎同時轉頭小聲對著對方說。

“是對聯!”

“你也想到了。”我笑了笑說。

“朱元璋要所有文武百官記住的不是九龍公道杯,也不是什麽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更不會是朱爺的先祖,而是那副對聯。”越千玲欣喜地點著頭壓低聲音對我說。“賞賜朱爺先祖只不過是一個借口,朱元璋是想把這副對聯流傳下去,明十四陵的線索就在這副對聯裏!”

我想的和越千玲一樣,這也是朱元璋只在絹布上留下九龍公道杯的目的,他要把這句話烙印在文武百官的心裏,這樣以來,就不用擔心明十四陵的線索會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