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滯銷品不滯(第2/6頁)

眾人並非懼怕老板威望,而是因為提不出建議。

當得知老板打算做線下連鎖實體店時,他們表示簡單!

當得知老板打算做物美價廉的品牌雜貨店時,他們表示簡單!

當得知老板不訂做原創貨源,全部采購現有品牌或工廠貨時,他們表示簡單!

當老板說采購的貨物全部是滯銷品時,他們表示,工作一下從簡單模式,跳過了正常、困難、挑戰模式,進入到了地獄級模式!

“老板,我們進貨種類,一定限制在‘滯銷品’?”肖錢忍不住問。

此次創業項目是實體店,留給IT男肖錢大展拳腳的機會不多,因而除了幫店鋪做官網運維,肖錢其余時間,就和沈憐花一同負責雜貨店成本。

苟玳一本正經:“綜合性平價雜貨店想要盈利,排除其他幕後盈利手段,無非兩種,壓低成本或者量大銷售。滯銷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低於成本價銷售,因而我們的進貨成本極低。”

商品用銷售速度劃分,可以簡單分為暢銷品,平銷品,折扣品和滯銷品。

顧名思義:

暢銷品——比預期售賣得好,甚至提高單價仍有市場。

平銷品——按照預期售賣。

折扣品——比預期售賣得差,只能降低售價,用接近成本價少盈利甚至不盈利售賣。

滯銷品和折扣品最大的區分,便是其即便降價,用成本價銷售,依然無人購買。最終只能用低於成本價清倉,銷售量仍舊慘淡。

苟玳從文件夾裏調出一些新聞,是關於各類生產工廠物品訂單被違約,大量囤積貨品難以繼續周轉的消息。

苟玳回憶道:“我大一做寒假社會調研時,曾經接觸過我故鄉一個專門做外貿的小鎮,全鎮做外貿代工、出口商品的企業有近千家。後來因為外需萎靡、政策收緊以及國際貿易壁壘等原因,出口產業受到嚴重波及,不得已,這些企業開始出口轉內銷。結果出現了水土不服,不能適應國內生意。”

苟玳回想起當時的場面,不由唏噓。

外貿的利潤雖低,但從訂單到收貨,周期一般3-4月,只要你勤懇,就能穩定獲利。

而做內銷,需要承擔的壓力太大。

比如訂貨方喜歡拖欠賬款,經常一拖幾個季度,搞垮工廠的現金流。

比如國內做生意講究人情應酬,經常一醉到天明。

比如國內訂單往往淡旺季明顯,單量小,換款率高。不同商品的工藝流程不同,換款越快,效率越低。

苟玳輕嘆一聲,繼續道:“我當時遇到許多廠家,囤積了大量售賣不出的成品,或者因為訂單方毀約、或者因為某些工藝不達標被退單。工廠非常苦惱,這些產品不僅回籠不了資金,還占用倉庫,人力保管成本等。他們已經願意用低於成本價售讓,但求回籠資金進行再生產,卻苦於沒有相應的渠道。”

“是他們的商品不好嗎?不。只是他們作為生產工廠的職能性,缺乏銷售的途徑,信息也較為閉塞。”

苟玳視線環視一圈,用充滿悲天憫人的口吻道:“我們要找的,就是這類廠家。我們為其解決煩惱,我們也從中獲益。我們從事的不僅是商人的職責,還為社會良性循環貢獻了催化劑。”

苟玳說罷,自己都有些哭笑不得,他已經充分掌握了傅巧明“傳銷式”上升高度的技能,鬼話越來越信手拈來。

眾人:總感覺老板說得很有道理,卻又感覺好像被忽悠?

第一個提出疑惑的,竟然是“強行拔高立意愛好者”的傅巧明。

“老大,有個小問題,我們去哪找足夠的滯銷品進行供貨?有滯銷品煩惱的廠家或許有,卻難以整合。”

“好問題。”

苟玳早有準備,點開策劃書。

“要找到滯銷品,首先就要明確滯銷品產生的原因。滯銷品產生原因多樣,我個人將其歸類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即前面所說,沒有銷售渠道而滯銷。

第二種是對市場反應不及時所形成的滯銷。

苟玳將其分為四類:時節性滯銷、喜愛性滯銷、水土不服型滯銷和市場過度競爭滯銷。

時節性滯銷,某樣商品有特定的時段性或季節性,一旦在該時段內過度成產,就會導致銷售性時節過後供遠大於求,虧本都無法售賣。

比如玫瑰花,其在情人節等節日達到銷售頂峰,節日過後便會恢復原價。一旦花店等預估出錯,進貨量過大,節日當天銷售不理想,節日過後就會大量囤積花束。喜歡經常性買花的群體較為固定,因而銷貨能力有限。剩余的玫瑰,往往折價後對非買花群體吸引力也不大,只能處理掉。

再比如季節性較強的服飾,羽絨服,天氣越冷,銷售量越理想。一到春暖花開,便要瘋狂折扣銷售。若折扣內仍然無法清倉,商品便成為滯銷品,無人購買,占用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