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無路可退(第2/2頁)

花燈節刺殺與忠順王府刺殺現場發現的羽箭工藝與制式羽箭相同,但沒有工匠們專用標記卻多了殺傷力更大的工藝更精細的倒鉤。從另一個層面而言,這種倒鉤完全可以算是一種標記了。

徒元燦的綁架案查到如今,嫌疑最大的是徒元啟。可現在徒元啟卻先遇刺,且根據太醫所言,徒元啟中的那箭差之毫厘,就能要了徒元啟的性命。徒元啟若以苦肉計洗脫嫌疑,也不用用這種倒鉤羽箭那麽狠吧?

徒元明急於找人一道商討此案,卻非五皇子和六皇子。與林釗交代了一聲,徒元明取了一支倒鉤羽箭,打著求教之名前去拜訪閉門思過的徒元義。此案關系重大,若是配合調查,想來皇帝也不會在意這小小的“違規”。

知道徒元明前來,剛回王府不久的徒元義並沒有將他拒之門外,而是冒著被皇帝訓斥的風險,請了徒元明進府。

“這是刺客遺留在忠順王府的羽箭,除卻倒鉤,與軍中所有一般無二。”徒元明將帶來的倒鉤羽箭遞給徒元義查看,“林大人取了京兆府留档的證物核對,確實與花燈節刺殺中,刺客遺留的羽箭相同。那一次,七弟也在場,我想請你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線索。”

“不過是一支羽箭,能有什麽線索?”徒元義將那羽箭看了一遍,就遞還給了徒元明,“四哥可還記得那年運河上的刺殺?”

“九死一生,記憶猶新。”提到運河上的那次刺殺,徒元明看著徒元義,心中微暖。

那一回,他們都以為必死無疑了。以徒元義的武功是有機會孤身逃脫的,可危難之中,七弟卻始終將他護在身後。幸而天無絕人之路,他們遇到了林家的船,免了葬身運河之厄。

“不瞞皇兄,星兒單騎闖關送物證入京那回,除了三十六兇徒,隱還在官道上埋伏了弓箭手。我那時隱約有預感星兒將回京,故此帶人前去相迎,卻一頭紮進了他們的埋伏圈。”

徒元明吃了一驚:“此事竟未聽你提過?”

“我解決了那些弓箭手急於尋找星兒下落並未逗留,其後京兆府出城勘察現場並收屍,只尋到了死在星兒手下的殺手屍體,那些弓箭手的屍體卻不見了。”徒元義招了招手,葉逍奉上一個錦盒,打開後,裏面是兩支羽箭。

“四哥可是眼熟?”

“運河那回,本王曾經讓賈璉送了敵人射落林家船上的羽箭留作證物,與這兩支箭約莫相同。不過這種羽箭與忠順王府和花燈會刺殺上的倒鉤羽箭又不同,他們相較於軍中的羽箭不過是少了標志,莫說隱那位不曾露面的主使,即便是先前被推出來的替罪羊甄家、大皇兄和王子騰,都能拿到。”

“不僅是羽箭,若我沒有猜錯,那次伏殺的弓箭手本身就是朝廷的官兵。這就是為什麽他們沒有收走刺客的屍體,卻抹去了弓箭手的痕跡。”

徒元明聞言惕然心驚:“調動官兵伏殺?”

“同樣的軍中制式羽箭,卻有出自不同勢力,朝廷的兵工坊甚至軍隊都屢屢被人私用。到底是朝廷腐朽到了什麽人都能拿到假公濟私的地步,還是幕後之人哥哥身份尊貴,視兵工坊和朝廷軍隊為己有?朝廷若繼續這樣內耗下去,於大靖於百姓都將是災難。”

徒元義經歷過安史之亂,親眼看到李隆基出逃時,被棄於其後的百姓是何等悲慘結局。後人提及安史之亂,每每嘆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憐惜楊玉環香消玉殞,可在那場戰亂中罹難的百姓卻只化作一個冰冷的遇難數據,甚至是一個不確切的數據。

徒元義與林雲星曾想過不再插手這些,可終是心有不忍。若任由朝廷繼續內耗下去,任由大靖走向衰落。一旦內亂叠起,百姓流離失所,縱然他們離開了京城這座囚籠,又如何笑傲江湖?

“老七,你想說什麽,勸我放棄嗎?讓我將這大好江山拱手讓予徒元啟、徒元燦?”徒元明忍不住道,“我不甘心!且我和你不同,我沒有後路,只有成功和死而已。這條路上,我已經失去太多了,越是如此,越是不甘。”

不管是為了因他失去健康的四王妃,還是為了宮裏的皇後娘娘和他年幼的兒女,徒元明都不能輸,也輸不起。到了如今的地步,除了一往無前,他已經沒有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