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天災巨變(第2/4頁)

可以想象,要是成功了的話,會為他們國家提高多少聲譽,換來多少利益。

之前他們頭頂被某個世界第一強國給壓制著,他們不希望看到這個國家冒頭,用各種手段打壓,為了不放出最後的終結武器,彼此默契不動用武力,這並不代表著沒有戰爭,只是用其他形式表達出來,殺人不見血。

或許地位還能來個逆襲,現如今他們國家可是彎道超車了不少地方。

之前這個民族屹立在民族之巔,誰敢說,他們不會重回當初的榮耀?

一天天的,這個圓盤越來越大,等到了十公裏大的時候,它沒有再擴大半徑,而是在上面加層。

一層。

兩層。

每上一層,就會縮小一圈。

看上去,這以後有可能會變成圓錐形狀。

確實也是這樣,到時候每一層會分成不同的區,集中管理又能最大限度的在有限的空間內安置下更多的人和物。

圍觀的人只能看得到上面,看不到下面,不知道下面做了什麽,但是網上每天這裏的進度都會掛在熱搜榜上,居高臨下,討論度也十分火熱。

就算官方還沒有出面,但這並不妨礙大家的熱情。

終於,漫長的冬天過去了,氣溫慢慢爬升,冰雪融化變成水流,匯入大海,加劇了水位的上漲。

雪化的時候不利出行,但是有的人不得不出行啊,空中之城還在建立當中,暫時沒那麽快應用到各地,他們原本的家園已經迫在眉睫,只能向後方遷移。

到了這個時候,空中之城已經有了偌大規模,在目離市區只要選一個高地,再用一下望遠鏡就能看到了,如果不是暴雨遮住了阻礙了他們的視線,在這邊的民眾不用借助工具也能看到。

蘇蕎初現在偶爾會去看一下進度,大部分時間都是遙控看著這座山。

現在這已經可以被稱之為“山”了,它一共有五層,每上一層它的面積就縮小一圈,最大的底部已經有幾十公裏,用的特殊材料,其余的用的也是特制的輕型材料,重量輕、耐用、在水中有浮力。

要是萬一從空中墜落,也能在水面上漂浮。

用蘇蕎初研發的“水上之家”作為基底,,從下到上,第一層,到最高的第五層。

第一層是最重要的,它是這座空中之城的基礎,如果它落下,變為船的話,就是船的核心部位。

目離市的市長每天都要看一看這座空中之城的進度才會安心,他想搬遷嗎?

不想。

他為這座城市努力了這麽多年,就這麽放棄,相當於把他這麽些年的心血白費,搬遷不是那麽容易的,爛船都還有三分釘,更別說一座城市,很多東西是搬不走的,這裏被海水淹沒之後,就只能成為海洋生物的巢穴和遊樂場,而去到了別的地方他會調任,他的班底好不容易磨合的通暢,去了他地又要重建,太多的原因讓他不願意搬遷了。

但有了空中之城就不一樣了。

他們很大可能會成為第一個在空中的城市。

裏面的建築設計集合了最優秀的一波設計師,共同完成的作品。

節省空間、減輕重量,兼顧生活便利和美觀。

很難。

但是報名的設計師如過江之鯽。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哪一個設計師不想名留青史?如果他們的作品入選了,這個成就就能達成!

不知道最終會有多少使用面積,能不能把目離市的人口都安置進去?

他們目離市,市區內的人口就有一百多萬,包含下面的縣鎮村人數更多。

這座空中之城如果無法榮那麽多人,該遷移哪些人上去?

上面的住處應該怎麽分配?

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宋知山身上的壓力很大。

這座空中之城越來越奪目了,每天都被例行詢問,什麽時候能夠完成。

完成?

建造一座城市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事,更別說一座前所未有的空中之城了。

等到水位逼近這裏,也不一定能夠完成,就算完成了,這麽多人口,也不一定能夠上去生活。

速度是可以再提升,但是,穩妥才是最重要的,不然等到入住了,除了問題,那將會是非常慘烈的損傷。

蘇蕎初去看了一下水位上漲的速度,再看了看距離,推測到目離市這邊的時間,主動開口:“再加快一些速度,沒問題的。”

既然總工程師開口說沒問題,宋知山召集了更多人手,之前的工作人員是仔細篩選過的,每個人身家來歷清白,現在人手不夠了,面向社會招收相關的工作人員。

這些人也會經歷篩選。

一些可以進入現場作業,一些在場外做好相應的材料供應。

召集人手的口號是:“為了我們的家園。”

蘇濤如果不是因為年齡,就要去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