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第3/7頁)

這些盲目的小勢力便都縮了回去。

慶州依舊一片祥和。

可一些高級將領們心中卻不平靜。

新城總衙會議廳,所有人都灼灼看向樓喻,只等世子殿下揚旗振威!

樓喻被他們逗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慶州跟京城離得遠,要是直接派遣大軍攻城,後勤很難續得上。”

“殿下,現在京城被天聖教叛軍占據,正是個討伐的好時機啊!”李樹激動發言。

楊廣懷卻道:“天聖教如今士氣高漲,這個時候攻打京城並非良機。”

“啊?”李樹傻眼了。

霍延解釋道:“天聖教攻破京城,對慶州來說是好事,殿下本意並非一舉拿下京城,而是趁機擴張勢力。”

只有皇帝死了,慶州才能借“勤王”名義,大肆擴張領土,發展勢力。

這個時候去打京城根本沒有意義。

先不說京城易守難攻,就算他真的攻下京城,還有越王等人虎視眈眈呢。

到時候自己元氣大傷,又如何能抵抗其余藩王的勢力?

而現在,天聖教坐擁京城,勢必會一鼓作氣,侵吞京城周邊,進而染指整個天下。

以越王為首的藩王,也會趁機吞並其余州府,招兵買馬。

也就是說,短期內,大家都會涇渭分明,不會兵戈相向。

這對慶州來說無疑是個好機會。

樓喻攤開地圖道:“目前除了咱們,大盛還有四方勢力。天聖教以京城為中心,大肆向周圍擴張地盤;越王以越州為基礎,同樣如此;南方偏遠,朝廷一直管控不力,當地族群多自治,可能趁勢鬧獨立;還有最後一個,西北軍。”

他看向霍延。

霍延會意,開口道:“西北軍目前統帥是湯誠,頗有野心。”

一個野心勃勃的統帥,手握八萬大軍,如何能沒有想法?

樓喻道:“太子側妃湯氏與湯誠是親戚,暗部傳來消息,太子很有可能在湯氏的幫助下,偽裝混出了城。”

因為史明闖入東宮後,唯有太子和側妃湯氏不見了。

楊廣懷道:“殿下的意思是,太子有極大可能通過湯氏的關系,逃往西北?”

“不錯。”樓喻頷首,“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但不得不防。

這也是慶州現在不能輕舉妄動的原因。

就算現在攻下京城,也不過是為他人做了嫁衣。

太子才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屆時“勤王”便也只能是“勤王”了。

李樹問:“殿下,既然天聖教和越王都在擴張,那咱們是不是也應該……”

“哈哈,你說得沒錯,”樓喻問,“依你之見,咱們應該先收服誰呢?”

與慶州接壤的有三州,吉州、宜州、滄州。

這三州目前來說,樓喻對其都有一定的掌控力。

再往外一圈,便有江州、湖州、定州、萊州。

越州在京城南邊,與慶州隔了不少州府,暫時還碰不上,不存在爭搶地盤這種事。

西北軍就更不必說了。

李樹撓撓頭:“湖州?”

湖州位於滄州西南,與滄州接壤,他們可以從滄州深入湖州,奪取湖州城池。

湖州沒有藩王,便也無皇權利益之爭。

樓喻笑了笑,又問楊廣懷:“先生以為呢?”

“攻取湖州自然可以,不過也可以同時勸歸宜州和吉州。”

“如何勸歸?”樓喻問。

楊廣懷回道:“殿下姓樓,實力雄厚,宜州知府為人識趣,吉州知府謹小慎微,只能投靠殿下。”

而今反賊當道,願意奉反賊為主的有識之士必定不多。

他們會自發尋求一個強大的主公投奔。

皇室血脈是首選。

畢竟是正統,大家建功立業更喜歡師出有名。

“楊先生言之有理。”樓喻頷首道,“著周滿、何大舟各自率千余人奔赴宜州、吉州府衙,最好和平勸歸。”

“是!”

會議結束後,慶州便進入備戰狀態。

所有人都擰成一股繩兒。

慶州老百姓知道外頭局勢緊張,也清楚世子殿下要“勤王”,遂紛紛加班加點,就為了給慶州生產出更多的物資。

就在周滿和何大舟要出發勸歸時,樓喻收到了吉州邊軍來信。

信是溫岐寫的,意思很明確:吉州邊軍上下,皆聽君號令!

邊軍也是軍,他們除了駐守邊疆,當然也能參與“勤王”。

吉州邊軍有四五萬人,目前大盛邊關穩定,邊軍就算只抽調出一萬人,那也是幫了樓喻大忙。

邊軍都投誠了,吉州知府自然也帶著守城駐軍一起投誠。

反正慶王世子是皇室正統,投奔他並不算背叛朝廷。

吉州徹底成為樓喻的地盤。

宜州知府洪巖本就是軟骨頭,能在亂世中抱上一條金大腿,何樂而不為?

一聽慶州這邊派兵過來,立刻獻城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