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第2/5頁)

範玉笙眉頭皺得死緊,驟然出列。

“範某不信道,也不信觀主所言。所謂的塵俗牽絆,難道就僅僅指的是情愛一事?三綱五常皆在此列,爾等故意扭曲觀主所言,到底是何居心?!”

聽到觀主批語後,範玉笙就生出了陰謀論。

他甚至懷疑是某位宗室勾結道觀故意為之,就是為了讓陛下沒有子嗣,日後好奪權篡位。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又有人道,“敢問範相,若青鶴觀主所言不虛,日後社稷有弊,您可能擔待得起?”

範玉笙怒道:“神鬼之說,當然不可信!”

那人卻轉向楊廣懷:“聽說楊相也擅占蔔測算之道,不知楊相可有高見?”

範玉笙立刻瞪向楊廣懷,似乎只要對方說出不利於樓喻的話,他就跟對方拼命。

楊廣懷暗嘆一聲,覺得陛下當真耍得他們團團轉。

“楊某以為,陛下如今春秋鼎盛,不必急於後宮之事,待百姓淡忘批語,再做打算也不遲。”

範玉笙松了口氣。

他立刻附言:“陛下,微臣同意楊相所言。”

這的確是眼下最合適的法子了。

其余朝臣皆附和。

樓喻故作不虞:“也只能這樣了。”

再過幾年,等他掌控一切權柄,這些人將再也沒法幹涉他。

除楊廣懷,誰也不知道,他們已經踏入樓喻的陷阱裏了。

白駒過隙,流光瞬息。

八月中旬,全國上下迎來秋收,因數次戰亂,除八州外,今年各地的收成都比不上往年。

但令人驚異的是,單慶州和滄州兩州的糧食產量,就趕得上其余四五個州加起來的糧食總量!

農部尚書林大井,在朝堂上匯報各州收成情況後,殿內一片寂靜。

不論是慶州嫡系,還是土著京官,皆深感動容。

慶州嫡系雖已習慣慶州和滄州的產量,但他們以前沒跟全國對比過,不知道原來慶州和滄州是這麽厲害的存在。

土著京官從未去過慶州,最多從報紙上看到慶州或滄州豐收的喜悅,但他們哪裏知道,這他娘的是真的大豐收啊!

如果全國上下都有這樣的糧食產量,何愁國家不富強,百姓不安康?

林大井繼續匯報:“除慶州與滄州外,江州試驗田的甘薯也收獲頗豐。陛下,微臣以為,土豆和甘薯種植方式簡易,畝產較高,且適應我朝大多數州府的氣候與土壤,若是在全國進行推廣,定能造福社稷!”

一些土著京官沒見過土豆和甘薯,都有些不信。

“敢問林尚書,這土豆和甘薯,當真能與麥子相比?”

林大井說:“土豆和甘薯皆可飽腹,不過不如谷物耐儲。”

麥谷可以存放好多年,作為儲備糧,但土豆和甘薯的存儲時間有限,這是它們的缺點。

“那為何還要推廣?”

林大井一門心思從事農業,嘴比較笨拙,只幹巴巴地道:“土豆和甘薯好伺候,比種麥子要簡單,而且推廣並非是要取代麥子,有些地方不適合種麥子,反而適合種土豆和甘薯,為什麽不換一種方式呢?”

官員們保守得很,覺得這件事關乎國計民生,不能馬虎,遂不同意。

霍延斷然出列道:“陛下,臣同意林尚書所言。我朝疆域遼闊,各地氣候與土壤皆有區別,是以,雖大部分地域都種植小麥,但南方卻多種植稻米。據說土豆耐旱耐寒,應該非常適應北方氣候,甚至是西北。”

“定國公所言有理。”樓喻頷首道,“西北乃我國邊防重鎮,可年年收成不高,將士和百姓們經常餓肚子,朕心難安。若是西北軍民能用土豆填飽肚子,當是一大幸事啊。林愛卿,推廣土豆和甘薯一事,便交由農部去做。”

“臣遵旨!”

其余大臣還想反對來著,但林大井沒有給他們機會,繼續匯報:“陛下,棉花禦寒保暖,同樣可以進行推廣。”

樓喻想了想道:“棉花生長期過長,且極耗地力,必須要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基礎上推廣種植。再者,若是農部能提高各類農作物的畝產,朕必有重賞。”

“臣遵旨!”

退朝之後,樓喻照例來到勤政殿處理政務,不忘吩咐馮二筆:

“朝臣們天不亮就得上朝,肯定來不及好好用上一頓早膳,從禦膳房取些備好的土豆和甘薯,趁熱給他們送去。”

馮二筆應聲去辦。

九部的衙門就在皇城裏,朝臣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匆匆吃幾口墊個肚子,趕來廣德殿上朝。

等朝會結束,他們便用錢財委托一些底層宮侍去宮門取些食物。

宮門外,各府的小廝都拎著食盒等候。

這是皇城的潛規則,守門的禁衛軍每天都得檢查各府的食盒。

各部的大人們都殷切期盼著食物的到來。

結果自家食盒沒等到,卻等來了禦賜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