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獻計(下)

等他說完,不少大臣紛紛點頭,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方方面面考慮的十分周全,讓人說不出反駁的意見來。

周擎原本還在想,如果沈嘉得出的結論是支持皇上的,那他少不得要跟他爭論一番,結果聽完他的講解後,他居然找不出爭論點。

“總而言之,皇上想借糧給百姓不是不行,但不能一概而論,總有些窮苦百姓是既拿不出糧食還也無法付諸勞動力,這部分老弱婦孺應該區別對待,臣稱他們為貧困戶,臣以為,皇上可以從每個村鎮中挑出部分實在困難的定為貧困戶,他們可以接受官府免費的援助,除此之外的人家,以受災程度分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撥以不同數量的糧食和銀兩,而這部分賑災銀糧,需要他們來年償還一半,這一半糧食可以作為當地的一個賑災基金,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用以減輕朝廷的負擔。”

“這只是臣個人的觀點,而且臣以為,賑災雖然沒有錯,但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每年的賑災錢糧都在遞增,光是冬季雪災就是一大負擔,既然如此,咱們不如從源頭解決問題。”

徐首輔聽出了一點意思,忙問:“沈浪中有何高見?”

“高見不敢當,臣只是覺得,天災雖然不能避免,但受災程度是可以減輕的,就比如說雪災,大多數的雪災都是因為大雪壓垮房屋導致人員傷亡,以及流離失所,如果能在北方推廣一種更適合居住的房屋架構,能抵禦大雪,那受災程度就能大大減輕了。”沈嘉的觀點沒問題,大臣們也不是沒想過,但想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

“沈大人涉世未深,不明白一座房子對普通百姓來說要積累一輩子甚至幾代人的積蓄才能造出來,哪是說建就能建的?”楚尚書搖頭感慨,覺得沈嘉的觀點還是太天真了,不適合推行下去。

沈嘉當然是考慮過這個的,他說:“如果靠百姓自己,肯定是難的,但如果官府出錢出力呢?”

他拿出另外一份方案掛在架子上,展開一看,第一頁是三種房屋的平面圖,是沈嘉根據現代見過的房屋設計的,比如西北的窯洞,東北的冰屋,還有以石頭磚木混合的小平房。

“剛才楚尚書也說了。這幾年天下太平,各地駐軍都閑得慌,不如讓他們幫忙造房子……”

“萬萬不可!”文官們這次沒說話,但武將一個個都跳起來了,“此舉不妥,哪有讓將士們去做這些的道理?”這也太掉價了。

沈嘉一直覺得,這個時候的軍人責任感不夠,保家衛國是對的,但拯救黎民百姓也是他們的責任,軍隊是最有紀律最強壯的一群人,如果能好好利用這批軍人,何事做不成?

“和平時期,將士們操練的積極性也不高吧?糧餉發的也不多,如果能一份多余的收入,他們為什麽不願意做呢?”

“不行,軍人就是軍人,將士們平日辛辛苦苦操練,無暇去做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耿雲也反對道。

沈嘉掃了一眼內閣大臣們,發現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文官天生就歧視武將,尤其在和平年代,武將們是沒什麽地位的,沈嘉說要讓士兵幫忙地方建房子,對他們開來說沒損失。

“就算人力有了,但錢從哪來?這可不是一棟兩棟的宅子,而是成千上萬,怎麽可能由官府來出錢出力?”這種想法實在太天真了,周擎忍不住搖頭。

還以為沈嘉有多能幹,結果還是太年輕了,缺乏基層的鍛煉,想法過於天真了。

“臣還沒有說完,官府出錢出力建造房子沒錯,但並非無償送給百姓,而是賣給他們……”

周擎打斷他說:“他們買不起!”

“可以分期付款,一棟房子少說可以住三十年,修修補補又是三十年,一次付款買不起,但如果讓他們選擇分期付款呢?三十年,四十年還會還不清嗎?而且允許他們用糧食抵債。

大人只看到建房子需要很多錢,可是每年賑災的錢不多嗎?就拿一個村子來說,每年受災的住戶可能有一半,今年糧食送去了,錢送去了,他們安然度過了一個冬天,但明年後面依然可能繼續成為災民,官府繼續幫助他們,年復一年,沒完沒了,這些糧食和錢難道不夠他們建一棟像樣的房子嗎?”

其實這個時候土地很便宜,官府圈地建房,完全可以避開耕地,連一文錢都不用出,人力有軍隊和住戶自己,材料也基本是就地取材,所需要的成本並不高,且比每年大老遠送糧食過去方便多了。

沈嘉建議說:“皇上可以選幾個村子作為試點,一個村子大約也就幾十戶人家,官府先將房子建好,也不用一次建太多,等建好後再賣給村民,沒錢沒關系,官府可以借錢給他們,讓他們每年還一點。假設一棟房子成本十兩,官府可以賣十二兩,分期付款還要帶點利息,他們分二十年還的話,每年還一兩,除了極困難的村民,一般人家還是還的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