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金雞在我手(第2/6頁)

“唯!”張馳有度,馭下如是,對外邦亦如是。

雖說山民於大昌是有恩,可大昌對山民同樣有恩。

救山民各部,那救的並非一人。

山民有意與大昌交好,你來我往,皆有所得。兩族之間說不上誰占誰的便宜,但各自也絕不會吃虧。

若是想拿這些恩情來說事,大昌方面還是要占上風。

山民不跟大昌算賬還罷了,若是想算,大昌還真不怕他們算。

***

蕭寧做事一向說一不二。既然將山民交到南宮致遠手中,信任南宮致遠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南宮致遠提醒蕭寧,山民可能有不少的小心思,那蕭寧就不可能再繼續表達大昌的善意。

凡事皆有度,從前的山民讓蕭寧覺得可以交好,所以並不吝嗇表達善意。

但若是山民讓蕭寧覺得他們貪得無厭,所求甚多,那就怪不得蕭寧收回所有的善意。

此後,不管是尹岸或是尹依,縱然有心堵上蕭寧,可這是徐州,並不是山民的地界,想找人,尤其想找蕭寧,哪有那麽容易。

縱然這兄妹兩人坦率直言的追問南宮致遠,蕭寧為何不再見他們?

南宮致遠拿著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告訴他們,蕭寧此來巡視天下,是代天子巡視,肩負重任。蕭寧一向心存百姓,而徐州情況相對復雜,蕭寧剛剛平定徐州,要做的事甚多。

隨後南宮致遠問起,可是他招呼不周。

兩人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話說來說去,無非是想再見蕭寧一面,但這也更讓南宮致遠認定,這一對兄妹,定然是有什麽事瞞著他。

兄妹兩人當然不能說南宮致遠招呼不周,如今在這徐州內,能夠幫他們傳話給蕭寧的人只有南宮致遠,再得罪南宮致遠,他們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事至於此,既然他們還不肯說老實話,南宮致遠一如從前的招呼,帶著他們好吃好喝好玩。同時也不忘問起他們,是否要急於趕到雍州,拜見他們的皇帝陛下?

顯然,比起素未謀面的蕭諶,這兄妹對蕭寧更信任些,或許也是在來大昌之前,得了尹山的準話,務必與蕭寧多聯系,有話也只跟蕭寧說?

“南宮刺史,你在梁州這些年對我們照顧有加,我們心下十分感激。能否請你為我們再引見公主一回,我們是有要事請公主出面。”

南宮致遠熱情,絲毫不見外。可是,一直見不到蕭寧,這讓人的心完全提起,尹岸最終只能開門見山相請。

“不知郎君求見公主所為何事?有話不能與在下明言?”南宮致遠之前就有所猜測,如今一切不過是證明了他的猜測是正確的,眼前的這對兄妹,不,或許更應該說山民們有事瞞著他!

既如此,此事從前不願意說,如今不可不說。

話,南宮致遠得聽一聽,最後才決定,此話要不要告訴蕭寧。

他們大昌待山民那是禮遇有加,蕭寧親自相迎,與之相商,更是說明在大昌的心中,他們是何等份量。可是,有些話,若是早能說的,也早該說,而不是等到他們認為大昌應該聽時,這才與大昌說。

在他們心裏,將大昌當成了什麽?對大昌,想說便說,不想說便不說?

不論兩人之間已有的交往,單論他們既為各國,皆有臣民,有求於人的人,自該擺正好姿態,而不是等著旁人求著他們,他們再一臉我是因為你們的懇求才告訴你的樣兒。

南宮致遠記得他的身份,從離開梁州那一刻開始,他便是鴻臚寺寺卿,與各國交流,互能有無,擔的是大昌的臉面。

失了自己的顏面事小,若叫大昌因他之故而丟了臉,絕不能!

“南宮刺史,讓我們見一見鎮國公主不可嗎?”尹岸縱然已然明了南宮致遠的意思,總是希望能見一見蕭寧,有話同她直說。

“尹郎君,公主殿下代天子巡視天下,關懷萬民,諸事煩憂。某與兩位同行,素來亦是坦誠相待,有何事不能與我細說,非見公主不可?”南宮致遠一臉的茫然不解,何嘗不是在等著尹岸這對兄妹坦誠相待。

“且某從前為梁州刺史,管梁州之事,今卻是鴻臚寺寺卿,管的正是兩國之間的交往。”

這一點,南宮致遠提醒不僅一回了,亦不知他們兄妹何故並未聽進去。

如今南宮致遠只能重復再提,好讓他們明白,他的職責所在。

“兩位有話不願直說,或是信不過某,都沒有關系。公主殿下言之,待諸位抵達雍州,於在大昌陛下和眾臣面前,兩位再說亦無不可。”換句話來說,你們要說不說悉聽尊便,蕭寧沒那麽多時間和他們繞彎子。

願意說的就說,不願意說的,待他們想說的時候,未必見得蕭寧就想聽,大昌其他人也想聽。

“你們怎能如此。”尹依一向不是能忍的人,一看大昌竟然如此態度,氣不打一處來,出言質問南宮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