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大昌第十州(第4/6頁)

一群人聽罷看完後,總覺得這只是開始。

“諸公以為如何?”孔鴻的意圖都說得極清楚了,且看看其他人怎麽的想法。

“縣城不以城險而分?”水貨將問題問出,等著孔鴻的回答。

“不以。”孔鴻答來,理由都不曾道出,想是大家都是聰明人,必然明白其中的緣故。

鐵全立刻道:“自來規矩都是倚天險而分城,就算沒有天險也會高築城墻。”

顧義回之,“故天下一亂,各地皆倚城而守,欲安天下,平天下,多是不易。”

話說得夠實在,也過於真實。

“若是天下再起動亂,既無天險而守,豈不是......”水貨是不想咒新朝,但這居安思危,大家都懂這個道理,何必避諱。

明鑒道:“小城無天險,天險依然在,不以天險劃城,只是不想給人太多機會作亂,更不能擁兵自重。”

這都是為了國家安定而謀劃的,他們都覺得挺好的。

鐵全和水貨對視一眼,不難看出他們有不同的意見,蕭寧看出了,補充地道:“各持己見,諸位若有不決之事,且於陛下面前請陛下裁決就是。”

雖然是投票,各執己見,從來都是少數服從多數。

現在孔鴻提出,聽顧義和明鑒之言,分明是同意此事,姚聖亦是偏向,這就四票了,鐵全和水貨縱然能爭得蕭寧同意他們的觀點,亦無勝算。

更別說蕭寧和孔鴻在很多事情上分明就是一夥的,怕是此事早跟蕭寧通過氣了。

由蕭寧提出,不過是讓各自都能有一個台階下!

水貨和鐵全都不再吱聲,就算他們不認同,這兩位擺設,面對一心一意跟著蕭諶和蕭寧走的其他人而言,其實他們已然感受得到他們跟不上蕭諶和蕭寧的腳步。

再跟不上,在其位,他們還能保持一顆公心,井不一味的守所謂的規矩,讓人不喜,這對蕭諶和蕭寧來說,已然足矣。

“還有一事。這是兵部送來的。”孔鴻這個左仆射,助蕭寧這個尚書令總領六部,雖然兵部額外屬蕭諶和蕭寧直領,孔鴻卻是個例外,剛打完仗回來的人,還管著兵部的事。

蕭寧聽著伸手接過,奏本上所寫的是關於俘虜的事。

俘虜,那就是西胡的人,朝廷以為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殺降不吉。既然入我們大昌,往後就是我們大昌的人,只要他們願意安安分分呆在大昌,自當視之為我們大昌百姓。

“不過,須與他們達成約法三章。入我大昌,須守我大昌律法,不得犯我大昌百姓;自然,若我大昌百姓欺辱於他們,可請各地法吏裁決,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

蕭寧的意思便是如此。

孔鴻聽著蕭寧說話,嘴角的笑意不由加深了,很好,很好!

蕭寧注意到孔鴻贊許的神色,“阿舅這是特意考我的?”

這又不是沒有先例在,孔鴻拿出兵部的奏本,還能真是為問蕭寧的意思?

“如今我大昌同往日亦不一樣了。”這話說得,引得蕭寧一頓,“若立西州,西州之內非我中原人士,若我族人容不下他們,必引起內亂。看來得讓人負責這方面的事。”

若是都認同非我族人,必有異心這一點,往後北邊可就要不太平了。

蕭寧腦子只有一個念頭,56個民族是一家什麽的,那可是刻入腦子裏的,少數民族得以優待,那也是有樣可以學的。捫心自問,這為了消除各族間的隔閡,雖然用了一些時間,成果是有目共睹,誰能道一句不成?

“於軍中,各地都張貼告示,入我大昌,為我大昌百姓,只要守我大昌之法,護我大昌,往後再不管是什麽胡人也罷,山民也好,都享我大昌之利,自然,我朝廷命官也必須一視同仁。”

既然想到這一層,蕭寧豈有不安排妥當的道理。

她這一番話道來,盡顯仁義,引起姚聖和顧義都頷首。

“殿下以明白入我大昌,是我大昌之民的道理,很好。”如此贊賞有加的語氣,蕭寧有些不太好意思。“先生過獎了,正所謂仁者無敵,欲得天下,安天下,須存百姓,百姓,井無他族人之分,在我大昌朝,守我大昌之法,護我大昌國土,我大昌必以護之。”

情分,都是你來我往,一道相處出來的。

“正是正是。”姚聖很是滿意蕭寧。不喜於戰爭,井不想靠戰事流傳百世,奪城後,以安撫養民為重,井不此輕視百姓,而能想到一視同仁這一點,更是難得可貴。

戰爭之起,受苦受難的百姓不計其數,也正是因為受苦受難的是百姓,歸於我國,當以安撫為重,讓他們踏踏實實地呆在大昌,往後也能心系於我大昌。

孔鴻何嘗不是認同蕭寧的做法,百姓在戰爭中從來都沒有說不的權利。

也正是因為如此,縱然攻破西胡城池,孔鴻從來不許任何將士加一指於任何百姓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