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敬國公姬則(第6/6頁)

蕭評有些意外,姬則道:“明王往後可不要隨便動怒。”

這番指責蕭評並不受,而是反問:“我動怒不好嗎?”

姬則想了想終是道:“好,也不好。畢竟明王動怒,證明明王心中有我;可是明王動怒,讓人害怕。”

說到這裏擰緊了眉頭,姬則決定拋開不理,“當日我與明王所請,殿下都還記得?”

所指的當日,便是當初蕭評答應娶姬則時,姬則提出的種種條件。

“有求於人的國公,也唯有你能說得出那般理直氣壯的條件。”蕭評怎麽可能忘得了。

“明王不曾想過不認賬,這就很好,我放心了。”姬則露出笑容,誠如蕭評所言,縱然當初她確實是有求於人,不代表她就不能提條件。

比如她和蕭評說過,就算嫁給他,她依然是姬則,是一個永遠不會安居於內宅的女子。

當然,姬則提出的要求最重要的還在後頭。

“我與明王之子,須得有一人隨我姓,承我姬氏之爵。”

姬則思慮周密,亦是先禮後兵。姬氏,彼時她尚不確定究竟以後大昌會怎麽樣,但不妨礙她為自己爭取。

由她拼了性命生下來的孩子,她想要這個孩子承她姬氏之爵,誰敢說不,翻臉。

“故,明王殿下是想等著胡子發白,我也垂垂老矣,這才打算給我一個孩子?”姬則方才已然問過了,可是有人糾結於其他。無奈之下,姬則只好提起舊事,同時也讓蕭評切不可一托再拖。

蕭評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國公想好了。”

“自然。”她的身體已然長成,趁著休沐,將該辦的事辦好,早日完成這件人生大事,她便可後顧無憂,一心系於國家,有何不可?

蕭評顯得有些無奈,但亦無法拒絕。

敬國公姬則,前朝大興公主,後隨於大昌高祖之女,亦太女蕭寧,承大興姬氏之爵,聰慧穩重,後為尚書右仆射,輔佐尚書統領六部,名列太宗女帝女相首位,其一身正氣,心懷天下,雖為明王妃,然後世多稱其為敬國公。

敬國公與明王共育三子一女,長子承明王爵,次女以承敬國公爵。

後世論起敬國公,皆贊其大義,若無敬國公姬則,或許太女蕭寧承嗣承爵的路,會走得更難。

敬國公主為相三十年,輔佐太宗,共普君明臣賢之佳話,姬氏有她而不絕,繼任之女國公,效仿其母,不負敬之一字,為人公正,且以為家訓。

姬氏子孫,心須正,於國家大利前,當舍私利,永不可忘國家大利。

敬國公姬則一生與明王恩愛有加,後與明王同葬於高祖太宗陵寢之則。

明王終此一生,未入政事堂,然其為京兆府多年,以令京城門戶清明,天下無人不知明王不負其號,是為明冤護民,一生為官,手下從冤案。

後,明王與敬國公於太宗三十一年雙雙而去,生同床,死共寢。後世感嘆老夫少妻,卻也甚喜於他們白頭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