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2/2頁)

“老師,如果東方的每一個城市,都如同這座城市,我不認為現在的西洲聯盟可以抗衡對方。”

亨特教授比基哲還清楚,甚至內心更加煎熬和痛苦。

全面的義務教育、兒童和老人扶養、超低的物價,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再教育計劃。

他看到出租司機,在閑暇之余,拿出平板電腦,瀏覽著各種課程和教學視頻。

聽說是出租車公司強制要求的,要麽每天工作八小時,要麽工作六小時+學習兩小時,反正學習期間,也不影響業績和工資。

只要司機不傻,多數會選擇第二種。

這是再教育計劃的一部分,亨特教授從公開的內容來看,主要是華國不滿意人口中,存在太多低學歷民眾,希望可以逐步提高民眾的知識水平。

或許在境外的很多人眼中,不就是讓民眾多學習嗎?或者認為這不自由之類。

但是亨特卻看出其中的深層次含義。

人口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整體的科技水平,甚至會影響後代的發展。

比如,隨機抽取200個家庭,就會發現父母的文化水平上限,會對下一代的文化水平產生直接影響。

父母知識水平是大學生,和父母知識水平是小學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會導致前者的後代,更容易考上大學。

這並不是單單的遺傳因素,還有財力、家庭環境的影響。

黃修遠為什麽高度重視再教育,特別是對於中年人的再教育,因為他們的知識水平,會“遺傳”給下一代。

環境的潛移默化看似不起眼,實際上至關重要,這種特殊的“家庭環境遺傳”,會將父母的一部分知識,傳遞給下一代。

這也是為什麽,很多科學家的孩子,很容易成為科學家,除了學閥的裙帶幫扶,就是因為從小到大的家庭熏陶,讓他們的起點,高於一般家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