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發電技術(第2/2頁)

這種情況,已經完美閉合的內循環體系,會導致產品的生產成本迅速下降。

聯邦只要有足夠的物質和能源,基本可以無限制的暴產能。

升級改造後的風力發電機,成本提升十幾倍又如何?聯邦玩得起。

因此金星開發計劃,又開始了修改,添加了測試底層大氣熱能發電項目、高空風力發電項目。

至於之前的準備的太陽能發電項目,被直接取消了,只保留了碳粉儲能發電站這一部分。

金星開發計劃在逐步完善之中,將初稿中的不合理部分剔除出去,添加一部分因地制宜的項目。

這就是聯邦的優勢,哪怕計劃已經落實了一部分,發現錯誤的地方,可以快速的修正過來。

而不是像資本時代那樣,就算是發現技術路線錯誤了,但是資本為了不虧本,可能會硬推下去。

就像當初和燧人系死磕的矽谷系,明明在光刻法上舉步維艱,但是他們仍然不會放棄光刻法,因為他們無法接受損失。

如果當初他們改用納米線路線,估計會死得更加慘重,這就是資本社會的殘酷現實。

一旦失敗了,就很難掉頭重來。

聯邦這邊卻不一樣,形成完美內循環體系後,哪怕技術研發走錯了,也可以快速更換路線,因為聯邦損失得起。

在半步踏入宇宙後,單純的資本公司,已經越發的不適應發展。

畢竟私人公司是要盈利的,而宇宙開拓的初期,注定是很難回本的。

西方的商業公司之中,曾經在航天領域商業化得最好的企業,莫過於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公司。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太空探索公司的戰績輝煌,卻沒有看到這個公司,深層次的致命弱點。

那就是盈利能力,太空探索公司的盈利模式非常脆弱,只能依靠NASA的訂單,一旦NASA出現經費問題,或者是米國經濟衰退,那太空探索公司將無法獲得訂單。

一個商業公司無法獲得訂單,這距離破產已經不遠了。

這就是商業公司在進入宇宙初級階段,將要面臨的致命問題,無法在短期內獲得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