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半年(第3/4頁)

霍雲蔚低聲對公孫佳,道:“喂,有點苛刻了。”

公孫佳道:“慣出來的毛病!”

章熙道:“嘀咕什麽呢?過來畫押!”兩人過去簽了名,旨意開始往下發。

章熙不再過問這個,而是問:“要出塞,就要富國強兵,兵現在有些模樣了,再不用就又要懈怠了,可這‘富’現在還沒跟上,要抓緊了。”

這個大方向歷朝歷代其實都差不多,開始的休養生息,然後是減稅,促進一下勞動的熱情,以及打擊各地的不安因素等等。霍雲蔚就提出,如果要減稅,還是得從才經過一場大戰的北方地區減起,這樣有利於恢復,以及獎勵生育。

公孫佳又舊事重提,說到了副都、交通等事,章熙道:“修建副都要糧草、土木磚石、人丁,經過戰亂,副都人丁也稀少,你有何策?”

公孫佳道:“遷移民戶嘛,抽丁,一邊修城一邊墾荒。富庶的地方人口繁衍,土地已不夠了,就遷出來,一旦緩解當地兼並與人口,二則充實副都周圍。墾荒的,凡開出熟田,凡三年,不,五年的賦稅。兩下都解決了。”

章熙道:“五年?太少了!十年吧!只要副都起來了,你怕他們後來不交稅麽?人口充實了,以後征兵、征伕都方便。”

霍雲蔚也贊同,朱勛就不擅長這個,他不開口。章熙最後問道:“誰去坐鎮?”

這事兒章熙也想了好些日子了,這副都,並非彭犀首倡,乃是從前朝就有的東西,章熙與先帝當然也曾想過。不過當時國家初創,確實不大顧得過來,就暫且擱下了,一個大致的想法還是有的。

按照構想,最好是命太子過去,但是現在章熙還沒確定太子。派有能力的皇子主持這個事,後患太大了,搞不好就是奪嫡。章熙在這上面比先帝更敏感。

這幾個皇子又都不大行。以皇子名義上坐鎮副都,以一個重臣輔佐,運氣好出個彭犀,運氣不好,就不定是個什麽人了。還不如直接派個信得地的重臣。

可這又形同放逐,是遠離了京城這個中心,一般人難免心有芥蒂,即使沒有,也容易被人所趁。

果然,這話一出,三個人都不吱聲了。霍雲蔚正如日如天,朱勛是知道自己幹不好這個事,公孫佳……

她想了一下,說:“臣願往。重建副都本就是臣的建議,事到臨頭,不敢推辭。”

章熙道:“容我想想,副都尚未定案,不要聲張。”

~~~~~~~~~~~~

三人出了大殿,朱勛就先說了:“你這孩子,逞什麽能?不是這小江就要進來了,你一走,靠小霍一個人頂著嗎?就你這身子骨兒,你外婆舍得嗎?你那府裏不是還在修屋子?修好了,你走了,白修的嗎?”

公孫佳道:“那不然誰去呢?這可不是造個工程,還有連結各地的布局呢。”

“額……”

公孫佳道:“副都也不是現在就能修的,怎麽也要把戶口、人丁等事都籌備好了,再有,還得有圖紙啊!怎麽也要過兩年,我那新屋子,還是我住。”

朱勛道:“那也遠離京城了!”

霍雲蔚道:“京城不是有我們守著呢嗎?”

朱勛瞪他:“這話沒良心,自己舍不得走,叫個丫頭出遠門兒。”

霍雲蔚是不大願意離京的,誰都看得出來,離京城遠了不好。霍雲蔚正在與京派角力之中,自然是不能離開了,不過他也有他的見解:“伯父別這麽看我,只要安國公還在京城,藥王她不在京城也是在京城了。”霍雲蔚看得明白極了,章熙對這個女婿兼外甥兼表侄有著非同一般的偏愛。

公孫佳笑道:“是啊,這事兒我頂了,不是正好?”

朱勛嘟囔了好幾句聽不清的話,他看中的是身後托付給公孫佳,或許是因為性別的緣故,他覺得公孫佳比男性同僚更加柔軟可靠一些。卻又無可奈何,最後說了一句年得清楚的話:“藥王吃虧了。”

吃不吃虧的,公孫佳心裏有一本賬,霍雲蔚說得對,她表哥更得章熙的喜愛,且她離開京城也不是沒有自己的考量的——彭犀說的立功德她也考慮過了,與其在京城打滾,不如出去栽植一番勢力。這樣的好事,還不曉得章熙願不願意給她呢!正好她在副都打好基礎,等余盛歷練出來了就能接手看家,全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一個“副都派”就形成了。

她打定主義,先把京裏的事辦妥了,無後顧之憂之後,就全力爭取這一件。而京中第一樁就是安排人彈劾吳選那個名單,接著是操辦江尚書與延安郡王入政事堂。接著就是一門心思地修實錄了,人雖未齊,她已開始命人采風。

各地貢士也陸續到京了,公孫佳手頭房子多得是,一人給他們安排一間,至考試結束後十日,房錢都不用貢士們出——她走賬劃到自己家的賬上。其余自己赴京的人,就食宿自理,待選拔上之後,也由公中出食宿和工錢,找不著房子租住的,她再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