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兩章合一(第2/4頁)

看著胤祉這麽地真情流露,不少讀書人都真心實意地感慨,沒想到這位皇子竟是這樣的性情中人,對那海外的百姓都這般關懷,可緊接著他們就見到胤祉忽然止住眼淚,而是鏗將有力道,“若非是身為一個皇子,沒有皇阿瑪的旨意不能出京,我恨不得身當士卒,即可就隨著那商船出海去,讓那海外之人也能聆聽到先賢們的聖言……”

原本還出言贊嘆的書生文人們瞬間啞聲,出海去?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不提言語不通,這海上大風大浪的,誰知道都會遇上哪些危險。

可胤祉仿佛絲毫沒有感受到那些讀書人此刻的遲疑,仍在抒發著自己此刻的感慨,“作為一個文弱的書生,我既不能上陣為國保家護民,也不能為朝中獻上安國立邦的良策,實在是慚愧啊……”他像是在痛惜自己,可文會上的書生們聽了此話後都紛紛面露慚色,他們能有空閑來這文會上,都是沒什麽功名,想要入閣拜相何其艱難,至於上陣殺兵那更是不可能,以他們的身板上了戰場還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這般一想,文會上的氣氛瞬間低沉起來,突然一人憤慨道,“既然如此,還不如讓我等出海去講學,好歹能為大清掙得幾分榮光!”

眾人覺得此人有些眼生,正欲問上幾句,而胤祉卻在此刻用力拍了一下桌子叫好道,“好!沒想到在座之人竟有這樣的志氣,我定要向皇阿瑪為爾等請命,此等大義之事若不昭告於天下,豈不是寒了文士愛國之心!”

眾人還沒怎麽反應過來,就聽到了胤祉要為他們請命,頓時被唬了一跳,可不等他們開口拒絕,就緊接著又聽了胤祉說了一連串,無外乎是那些西洋傳教士們都能漂洋過海來此傳教,而他們作為孔孟聖賢的傳人,也該為他們的聖賢做些什麽,總不能被那些洋人傳教士給比了下去。

聽著他這般一說,在場的讀書人也說不出要拒絕之話,反而有些羞愧,原本他們讀了這麽多年的聖賢書,至今沒有一個施展的機會,如今仔細想來,若真是去出海講學,對他們而言何嘗不是一條出路。

胤祉見好幾人臉上出現松動,決定再加上一把火,定要再鼓動幾人,至少要將那出海講學隊伍給搞出來才夠。

眾人本就被胤祉一套接著一套的說詞給弄得暈陶陶的,緊接著胤祉又誇大其詞,只差沒將那西洋諸國描述成是一個完全沒開化之地,那裏的百姓一個個都粗俗不堪,而他們若是能去西洋講學,那就是救萬民於水火,是開萬世之賢德,此話一出,當即讓這些書生們都忍不住熱血澎湃起來。

說實話,這大清讀書人委實不少,而每次科舉考試只能招收其中很少一部分,他們能不能榜上有名,不僅僅在於他們個人的學問與實力,有時候也是一種運氣,這在場之人有不少都已經三四十了,甚至有些都已經抱上孫子了,但是依舊只是白身,對於他們來說,此刻是無比渴望能有一個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哪怕是在隔了重重海浪的西洋諸國,似乎也並不是那麽完全不能接受。

對京中的書生來說,這兩年他們對出海了解得多了幾分,每年都能看到商船從海外滿載而歸,雖然聽聞這些商船也會在海上遇上風險,但是他們大清派出的人手船只多,幾乎都是安然無恙地回京。

而他們若出海講學,誠親王可是說了,到時候朝廷會讓他們跟著商船一起,而且到時候也會派人保護他們,只消在那西洋待上三四載而已,到時候就能跟著商船榮歸故裏,這麽一想,這事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就當這四五載是出去遊歷一番,他們回京後甚至還能繼續科考,壓根沒什麽損失,為何不嘗試一番呢?

胤祉眼看已經說動了不少人,這才心下松了一口氣,這些人雖然沒什麽功名,但也是認真讀了十幾年書的人,對儒學經義的掌握並不比尋常秀才差,他覺得拿這些人去與弘暉交差應是足夠了,頓時心情松快起來。

不僅是胤祉將這件事給解決了,烏智與德伍那邊同樣進展得很順利,甚至他們的進度比胤祉還要更快些,那國子監有不少人本就前途迷茫,而弘暉作為雍親王的嫡長子,他本身也是在康熙與百官面前多次露臉,早就有不少人想要來攀附於弘暉,尤其是那些年齡較輕的人,他們可不像家中的長輩那樣見到弘暉就頭疼,相反而是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即就能跟在弘暉身後一起搞事,可惜卻一直沒有門路。

這出海講學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條門路,就像那些書生們指望著頂多在西洋那邊待上三五載,這國子監不少二世祖如今也抱了這樣的想法。

聽烏智與德伍將國子監那邊的情況與進展報上來後,弘暉壓根沒將這些人心思當回事,如今的第一步是要將一批講學隊伍送到海外,至於他們要待上多久,那就是之後要考慮的事了,而且就算待不了也不是什麽大事,漂洋過海去異國他鄉本就是難度相當大的事情,若真的堅持不下來,大不了讓人輪著來,一茬接一茬不怕隊伍會空缺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