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第一公主

諸神之戰在第二天結束。

作為諸神的棋子,盛懷軒和於忠賢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傷。

最高評議會被勒令停擺,自行整頓,一個月後復審。

同時被拿掉了稽查帝國任何援助物資的權力,這項權利現在被收歸帝國本部。

另外,於忠賢在三年內不允許繼續首席最高評議長的流程。

盛懷軒則被迫解散了絕大部分青軍。

青軍是東秦州總督府允許擁有的地方軍隊。

按照常理,青軍只允許擁有5000人的編制,但實際上青軍光在編的士兵就超過了5萬人,還有很多不在編但實際上也在服役的士兵。

青軍第一指揮使董千旺和第二指揮使任青杉因違反帝國禁令擅自擴張軍隊被革職查辦。

當然,誰都知道這是上來頂罪的。

不過案子被盛懷軒爭取到了東秦州手上,算是挽回一城。

從結果上來說,蓄勢已久的於忠賢只拼了個兩敗俱傷,顯然是遠遠沒有達到目標。

但盛懷軒也極不好受,青軍是他的底牌之一,一下子被打殘了,對他的傷害很大。

更糟糕的是,已經有兩位長老明確站在於忠賢身後,而他身後只有一位長老,在最高長老會常務會議上的勢力對比已經出現差距。

這意味著以後會有無盡的麻煩。

但總體來說,這已經是較好結果了。

於忠賢給於的證據非常致命,如果不是之前他對林文的指控沒有成立,反損傷了不少信譽,只怕這次要損失更多。

回府之後,盛懷軒立刻召開了閉門會議,本來林文也應該出席的,但總督的特使不論到那裏都找不到他,只好作罷。

會議上,除了總督府各核心官員,任青杉和董千旺也赫然在場。

會議前半段對聯席會議進行了復盤,雖然聯席會議還沒有開完,但誰都知道它已經結束了。

後半段則討論了接下來的安排和對策。

原青軍第一指揮使董千旺被安排進總督警衛隊,他將在那裏以私人身份重新組建總督的警衛軍。

原青軍第二指揮使任青杉則被派去民間組建遊勇兵自衛團。

他們都將大量招收被解散的青軍士兵,且更加隱蔽。

盛懷軒深知,武力才是自保的核心要素,只要忠於他的力量越強,別人動他時,就得多掂量掂量。

帝國目前還能維持穩定,就是因為帝國中央的最高軍區本部的十個師無人能敵。

李龍興還能穩坐在帝國皇帝寶座上,就是因為皇家近衛軍的五個師拱衛在神京四周。

一共十五個整編加強師,超過一百五十萬帝國最精銳的士兵,全機械化武裝,就是最高長老會最多能夠直接調動的力量。

這股力量遠超其它任何一個軍區,即便六大軍區聯合起來,也不見得穩贏。

當然,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帝國現在局面很差,外戰不利,內部不安,經濟衰敗,民生凋敝,局勢近乎於糜爛,已經到了必須作出改變的時候。

但帝國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各種利益盤根錯節,動任何一處,都可能會引起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

而長老之間,對於如何改變帝國的不利局面,依然爭論不休,沒有定論。

由此產生的改革派,保守派和中立派,成天互相攻訐,不幹實事。

這些派系是寬泛松散的,一個人早上還是改革派,下午又變成了保守派。

然後再細分下來,還有激進改革派,保守改革派,極端改革派,極端保守派,有限保守派,等等,它們內部之間,也是矛盾重重。

這就導致帝國內部的鬥爭異常混亂和頻繁。

在朝堂之上,很多時候已經變成互相貼標簽,只用一句話,他是激進改革派,他是極端保守派,爭辯就結束了。

剩下的就是黨同伐異。

國會山早已經失去了公正,變成了各方角力之場,國會山的高等代表幾乎全是金錢與利益的奴隸。

元老院暮氣沉沉,成天就是商議如何擴大皇權君臨天下,做些不切實際的夢,自詡為皇帝的腰杆,但在盛懷軒看來,更像是李龍興的鐐銬。

最高評議會現在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恐怖機關,裏面充斥著在黑暗中橫行的暴徒,殘暴無情,毫無人性,就是他們的現狀。

國政廳則變成了一具膨脹的屍體,為了制定有利於自己的帝國政策,各方派系瘋狂地往裏面塞人,一個廳長手下,有十幾個副廳長,一個國相下面,副相已經超過五十人,任何一道政令,想要執行下來,至少要簽一滿頁紙的名字。

只有帝國本部還在勉強運轉,由於國政廳令人發指的低效,帝國本部已經取代了一些它的職能。

但是,隨著帝國本部職權越來越大,它也成為了新的鬥爭漩渦,帝國的風暴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