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墾田之初 治理伊時(第3/4頁)

蜀王再憎恨他,然他不能因私人恩怨而怡誤了公政之事,且這功德碑的雕刻,他之本意並非是為更多的得罪於蜀王殿下,而是為殿下做旌表,何來招惹之說。

便是旁人誤會了他,那必是因他年輕,人事經歷的少,做事有了些不妥當之故,但他的心,卻是真誠無偽的。如果有必要,他會向殿下投書以訴其中情由。

劉同知就是一武人,果被這番道理說服了,也不勸徐知安了,倒反過來好生寬懷了徐知安一番。一州的軍衛也就兩千人,劉同知雖掌管著這兩千人,卻得聽徐知安調度。他這樣關切徐知安是因為,徐知安以蜀王的糧倉之事為由,向上府要來了欠了快一年多的足餉銀糧,當兵的麽,出來賣命就是為了糧餉,吃誰的飯,就聽誰的調遣,徐知安有法子讓他們吃飽飯有餉銀送回家,那心裏肯定得向著他。

徐知安在任上安穩著,他們就能一直吃飽飯,就是這麽個道理,別說忠君愛國,他們真沒那樣高尚的情操。

肚子才管著腦殼呢。

主薄大人也來了,又走了,他當然不肯全然相信徐知安的那番說辭,只是麽,以他對那位蜀王的些許了解,那位說不準還真吃這一套。

天家皇室一脈麽,大概性兒都差不多吧,匪夷所思的事兒見多了,再多見或少見一回,也不會覺得太過新奇了。

曹縣丞可不管這事,他也是鐵打的官,已經伺候過三任知州了,知州如何,與他的幹系不大,他只將份內事做好就行,別的事,不管也不問。

典吏目吏衙吏司吏守吏麽,只管聽差做事就好,哪個不用心,就換他家的兄弟頂上來,只這一樣,就叫他們個個老老實實的聽候差遣。

怨言自是有的,且由他說去!

……

稻田養小魚,可是個新鮮事,放魚那日,山上山下許多人都來看熱鬧,人頭湧集的,比趕集還熱鬧,原有許多說風涼話的人,聽說這田地是知州大人家的,便一個個閉了嘴,也有頑固之極的老農,說當官的哪個曉得農事噻,只管胡七胡八的亂搞……

玲瓏和隨娘子也換上了當地衣裳,用藍靛布纏住頭發,摘了鐲子項鏈,只帶了一對很亮眼的雪銀耳環,帶著賀嫂子黃絹畫角三人,悠悠閑閑的往山下去了。

幾人穿的衣裳雖是半新不舊的模樣,卻幹凈,腳上還穿了鞋,然後在路上與人相遇時,她們都拘緊的很,佝著身子攢緊衣角與玲瓏幾人擦肩而過,生怕身上腳上的泥巴將幾人的衣服鞋子弄臟了。

到田畔時,一位站在田裏的阿婆向周圍說了幾句,也沒聽到是什麽話,只是不多時,就有些赤著腳的婦人挽了些去年的舊草,用粗糙的大手,搓成一條條的草繩,將繩子挽幾下,就成了一個活套,那幾個婦人走到玲瓏幾人面前,有些急切又膽怯的說:“貴人們,地裏臟哩,用這套在鞋子上,鞋子就沾不到泥嗦,這樣好的鞋子,沾了泥就可惜啰。”

這可真是……人心都酸的枯了。

玲瓏接過草鞋套,對那幾個婦人說:“多謝大嫂,勞大嫂們費心了。”

彎腰給隨娘子套上,又屈下膝將自己的套上,賀嫂子幾人也接過鞋套,都套在鞋上。

幾個婦人看著被草鞋套包裹住的布鞋,很歡喜的笑了,又不敢多和玲瓏她們說話,一個接一個的下了水田,往那婆婆跟前去了。

久住這裏的人,只將所有人一年四季打赤腳看做平常,只當是這裏的人已經習慣了不穿鞋,沒有人仔細的看過,她們對一雙鞋子的愛惜,哪怕是別人的鞋子,也極為愛惜。

蜀中有織錦,色如朝霞,價比黃金,都供給了富貴人家,而尋常人家織布,只用細麻,且因閑地少,種植的苧麻也少,織出的麻布且不夠一家子的衣裳,哪家肯用這麽珍貴的布做鞋子呢。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南浦的絲織遠不如別的地方廣泛,因地勢之故,多山少塘,桑樹種的少,養蠶的人家也少,絲織品就少,少而貴重,自家都舍不得用,都賣給了商家。

以至於如今,普通民戶人家,竟然連雙鞋子都穿不起。

這幾雙草鞋套,讓玲瓏的心,沉甸甸的,回家後用水洗幹凈就藏了起來。有此物作證,她們在南浦所做之事,依舊任重而道遠。

若是連給人們穿上一雙布鞋都不能做到,那麽此行,便沒了任何意義。

於是,徐大船帶了滿滿五船種子回來,還沒來得及歇一歇,玲瓏就又給他指派了一個活兒——想法子和南浦的商家搭上線,選出一支可用的來,記為官商,若他將此事辦成了,那官府與商家之間的往來使便由他做了。

徐大船原還為將糧種交於刁新有些憤然,歷經千辛萬苦才運來的糧種,轉頭就交給一個不熟識的人,唉呀,就算是他身份再低,主家這麽對他,他也是會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