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略(第2/3頁)

從西安府轉去兩湖之地與轉成都府可是大不相同,兩湖富庶,西北的物品到那裏很能賣個高價,香料的價格尤其高,這樣的話,商隊就能得很大一波利益。而轉來成都府,路途艱難就不說了,最難的是,香料玉石在這裏都不好賣,山貨藥材香料也不算多稀罕,收了之後再運到江南,估計利潤也不如北地香料來的多。

但凡找出兩個別的地方都沒有的貨物來,商隊多轉這一道路途就虧不了。

隨家商隊與黃家商號又不一樣,兩家的行貨不同,商路也不同,南浦這條路明顯更有利於黃家商號。

如今的難處不是與黃家商號搶貨,而是尋出幾樣重要的貨源來。

南浦有什麽呢?南浦看似什麽都有,實則整合一看,什麽都不足,只山貨一項的利潤,實在撐不起商隊進蜀的成本。

於是情況變成了,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就再建一只商隊,專門負責南浦的各項事宜,原來商隊的線路不再改變。

這樣的話,事情就簡單多了,這支商隊從南浦收了貨出川,再直接北上,通過西安府繼續往北走,到蒙古地界去交換物資。

用山貨鹽巴香料土布染料換回皮子羊毛,草原上的皮子羊毛都不值錢,多換些回來,南浦百姓的冬天也能好過些。

至於掙不掙錢,自然是能掙些的,不過利潤大比不過玉石香料就是了。

不虧著就行。

總得一步步來麽。

徐知安那裏與黃家商議的也是這個,最前期的利潤肯定不高,但南浦這地兒氣候好,能種桑樹也能種茶樹,不過是以前被盤剝的狠了,百姓連一日三餐和裹身的衣裳都落不到實處,也就無所謂種樹養蠶紡紗織布了,都只奔著活命去了,哪管日子要過成什麽樣。

如今卻不能只管讓百姓這麽沒頭腦似的奔活命了,得讓他們活的像個人,得打從心裏有個奔頭,能吃飽飯,冬時有裹身的衣裳,進進出出有雙護腳又保暖的鞋子穿,四時八節還能吃頓肉……

看似這樣簡單容易的事,以前多少年,卻無一人幫他們做到。

上位者一直說民為貴,大抵是一句欺哄的話語罷了。

民若為貴,如何能活成這個樣子而被諸官視而不見呢,可見,聖人的道理也只是道理罷了。

黃家商號看過南浦現狀,也是心裏發愁,不過看到冶煉爐後,雙眼立時亮了。

只這一項,黃家商號來此就不算虧了。

但現在,鐵石的生意在別的商號手裏,你也想要的話,就得搶。

那就搶唄,本來就是搶生意來了,搶收山貨是搶,搶賣鐵石鹽巴也是搶,橫豎都是搶,遲搶不如早搶。

你一船鐵石賣一千兩,我一船鐵石賣八百兩,你降是不降?你一降,我就再降,然後緊著運了十幾船來,好了,你運不運?你敢運,我就再降,你不運,那麽這趟貨就算我吃了。

你花三文錢收一簍幹筍,我花五文收一簍幹筍,你漲成六文?那我也跟著漲,八文一簍,你跟不跟呢?你跟著漲,那我就不跟了,山貨給你收,你要是不漲,正好,山貨這一塊兒也是我的了。

你一斤鹽賣三十文,我一斤鹽賣二十五文,你只管坐等著生意上門,我就派人到處吆喝……

一來一往的鬧騰,他們鬧騰,收益的是山民百姓,儲了一冬的山貨可算是有了好去處。

黃家商號可壞,他們將一簍山貨漲至八文錢,那些商號為了與他家打對台,就將收價漲至九文,然後,黃家商號就不動了,看著他們收貨。藥材香料的價錢也比之前漲了一倍,緊跟著,別家商號也漲了,比他家又貴了些,他便不漲了,冷眼看著山民百族將山貨等物都賣與別家。

收價這樣高,山民們又不是很老實的人,為了多掙些錢,他們也學會了以假亂真以次充好,賣過去的東西的品質也良莠不齊,能用的不能用的,好的不好的,全塞進簍裏,去換準備過年的銀錢。

商號可不慣著這種毛病,遇著品質不好或是胡亂塞成一團的,壓根兒不收,若有人耍賴,夥計們直接將東西扔進江裏,以杜絕這種賴風氣。拒回去的多了,扔的多了,山民們也不敢再亂七八糟的塞作一團拿來賣了,好歹都拾掇的齊整了些,也不敢以次充好了,老老實實的來賣東西。

眼看著山民售賣山貨有了些規矩,黃家商號突然又漲了價,直接將品質好些的山貨藥材都搶收過來。

這且不算,趁著山民手裏有了閑錢,黃家又拿出幾船粗布,稱若是山民們長期給黃家商號供貨,這些粗布會以平價售給他們。

也就是說,只要以後願意將山貨賣與黃家商號,商號就會以每丈五十文的價錢向山民們售賣粗布。

平常時候,一丈粗布至少得賣上八十文,秋冬時還要更貴些。如今降到五十文一丈,許多人家才賣了山貨,擠一擠還是足夠買上一丈粗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