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第2/2頁)

最終還是一個讀書人模樣的人大步向前,開口向站崗士兵問道:“長官,這是發生什麽事了嗎?”

站崗的士兵低頭看了讀書人一眼,隨即目光掃過在不遠處幾個想過來卻又有些瑟縮的百姓,轉身走向不遠處的車上。

正在眾人不知所措之際,剛剛那個轉身離開的士兵又走了回來,只見他右手拿著一個大喇叭走到原位置站定,然後提氣對著擴音器用一股子平津人民十分親切的大嗓門道:“兩個鐘頭後,南江區整個浪兒封了,許進不許出,不住這兒滴人,都麻溜得走。”

街上的行人面面相覷,隨即兩區邊界處過來南江區辦事的百姓試探性地往警戒欄方向走了走,見這些士兵並沒有阻攔的意思,趕忙快步離開了南江區。

南江區的封鎖進行得十分迅速且順利,南江區有北方地區最大的糧食貿易中心,依托這個市場,南江區居住的大都是農民和中小商販,那些消息靈通的富商權貴早在昨天封鎖令還在草擬的時候就已經得到消息,拖家帶口地連夜離開南江區。

對於這種情況,不管剛成立的以葉一柏為首的防疫辦還是以周郝仁為代表的行政廳都沒有特意去阻止,因為相對於整個南江區的民眾數量而言,這些人連零頭的都夠不上,且在平津城全城封鎖的情況下,南江區作為試點想要盡快做出成績來,這些“不穩定因素”的離開甚至能算得上一件好事。

兩個小時,足以讓臨時來南江區辦事的人快速離開這個即將被封鎖的區域。一輛輛自行車、摩托車駛上南江區的大大小小街頭,那些個基層的甲長、保長們人手一個大喇叭大聲向民眾解釋著臨時封鎖政策。

在這個信息滯後的時代,民眾對於政策的敏感度是十分低的,昨天的封城,今天的區域封鎖,在某些消息靈通的圈子裏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對普通百姓來說,直到親眼看到實槍荷彈的士兵站在警戒線旁的時候,他們才有了一絲真切感。

有人焦急地跑出家門,有人瑟縮地站在門口,街道兩旁,一扇扇門和窗戶被打開,門邊、窗邊或站著,或倚著,目光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在街上那一個個大喇叭裏。

“市民們,國家沒有放棄我們,昨天從上海來的大醫生已經到了咱平津城了,他帶來了物資帶來了藥,上面說,咱們南江區是北方最大的糧食貿易中心,整個北方的糧食都靠咱這兒供應,只有我們好了,平津城才能好,整個北方才能好,所以他們這幾天會抓緊先幫咱南江區治鼠疫。

現在南江區所有路口都封了,在封鎖期間,大家沒有必要不要出門,等下各自甲長會上門登記每家的情況,分發糧食和水。每家每戶都要咳嗽、胸痛、發燒、頭疼、嘔吐症狀的都如實上報,這種病你們也知道,呆在家裏只能等死還會傳染給家人鄰居,但是跟我們去集中隔離點,讓上海來的大醫生看,就還有活命的希望。

大家不要不信,咱整個平津城都已經封了,有錢的當官的,還有那些個洋人都跟我們一樣,都被封在這個城裏,這個大家稍微打聽下就能知道,所以這一次國家是真的想要救咱們,咱也克服一下,就當是救救自己了。等下每個巷口、路口都會有工作帳篷搭起來,咱鄰近的幾個甲長、保長輪班,大夥有事吱聲,咱不保證大夥事事順心,但絕不會讓大家呆在家裏餓死!”

南江區的大街小巷裏不止一個喇叭,許許多多衣著普通的人戴著口罩走上了大街,他們沒有統一的稿子,而是用幾乎是絮絮叨叨的方式跟各自街坊講述著封區的政策。

這個城市已經被鼠疫肆虐了大半年之久,每天都有認識的、熟悉的人死去,從驚惶到麻木,平津城的百姓們就好像一只漏了氣的氣球,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最後一口氣在慢慢地一點一點地逸散在空氣中,他們的憤怒,反抗早已在一點點的恐慌和絕望中被磨平。

這是一個如一潭死水般的城市,百姓們不會聽報紙上慷慨激昂的倡議書,學生和讀書人也被死亡的陰影扼住了咽喉,那些曾經經常出現在平津城報紙頭條裏的權貴名流們早已在疫情爆發的前幾個月就已經落荒而逃。

他們是被拋棄的,百姓心中清楚明白得知道這一點。因此他們不會相信花團錦簇的文章,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

一輛輛裝滿物資的車通過各個路口的警戒欄來到各個臨時搭建的帳篷旁邊,百姓們目光灼灼的盯著從卡車上卸下來的一袋袋大米,土豆、馬鈴薯,目光逐漸變得平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