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更(第2/2頁)

馬武一開始並不適應誠親王這樣的處事風格,不過有這樣一位不需要費勁去猜測的上司,倒省了不少精力,也少了很多的壓力和擔心。

誠親王在山西時,送來京城的處決名單長的嚇人,也怨不得那麽多人抱團想把誠親王踩下去,實在是被嚇破膽了。

連他被萬歲爺派過來的時候都有幾分忐忑,不過來了這兒才發現,這位還挺好相處的,沒架子,規矩少,也不會刻意找茬。

雖然這段時間也處理了兩個管事和三個衙役,不過這都是那些人自找的,若不是把手伸向了不該伸的地方,誠親王也不會處置這些人。

眼睛裏不揉沙子是真的,暴戾嗜殺絕對是謠傳。

這位寫給萬歲爺的折子很中肯,大贊了誠親王的辦事能力,也誇了太子處理國事遊刃有余。

康熙去哪兒,朝廷的中心就在哪兒,雖然安排了太子監國,誠親王和八貝勒輔佐,但能送到他們手頭的差事有限,而這些有限的差事也不是件件都能他們來拿主意。

太子雖擔了監國的名聲,可行使的不是帝王的權利,更像是內閣的大臣,內閣的首席大臣吧。

八貝勒偃旗息鼓之後,也給皇阿瑪上了折子,一封告罪的折子。

他年紀小,經驗不足,辜負了皇阿瑪的看重和信任,皇阿瑪命他輔佐太子監國,可他能力不足,幫不上太子的忙,為了避免自個兒拖太子的後腿,只能主動退出。

胤祉這頭也沒落下,他的折子就厚實多了,要匯報渾河改道的進程,要關心額娘是否適應塞上的環境,還把這一次表現突出的幾個人誇了又誇。

經驗豐富的靳輔老先生,老而彌堅的工部尚書,勞動模範年羹堯。

四十五名新科進士中,年羹堯是最積極、最幹勁兒的,也是最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可能是年紀小,也可能是性格原因,十九歲的年羹堯就像個小太陽一樣,在進士們當中以人緣極好,和其他官員也處得來,跟兵丁衙役能說幾句話,胤祉還碰到過幾次年羹堯和民夫們坐在一起吃飯。

老四未來的大舅哥,如今瞧著,的確不錯。

遠在草原的康熙,每天要看的折子太多了,跟在京城比起來,只少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量。

因此他雖然遠在草原,但京城的一舉一動沒什麽能瞞得過他。

老三縮了,老八退了,監國處理政務的只有太子一人。

這段時間他幾次試探老大,老大要麽不接話茬,要麽就是隱晦的表明不爭之意。

老四如今和太子離心,可又未曾完全脫離。

老五,不提也罷。

老七,進取心是有的,可惜身體條件不允許。

小九和小十,這兩個混小子送四公主出嫁送了好幾個月,大婚都過去兩個月了,還逗留在歸化城不肯走,就是兩個貪玩的孩子,如何能擔得起大任。

尤其是小九,那脾性像極了宜妃,還沒有宜妃識大體。

枉他生了這麽多兒子,想挑一個出來跟太子相爭的都難,也就只有老三能勉強一用。

不多時,誠親王尊老愛賢的名聲便在禦駕傳了出去,康熙還特意跟幾位大臣分享了薩穆哈的詩作。

轉頭又在蒙古王爺面前誇起了自己的三兒子,允文允武,愛惜百姓,體恤民力,節儉樸素,像極了他這個皇阿瑪。

這一回,誠親王在蒙古各部面前刷足了存在感,誠親王之母榮貴妃,作為此行身份最高的妃嬪,負責接待蒙古各部的女眷。

皇太後不管事兒,宜妃呢,在人前處處以榮貴妃為主,姐姐長姐姐短,做足了臉面。

榮貴妃則是投桃報李,將宜妃視為親女的四公主誇了又誇,既誇了四公主,自然也不會落下同樣嫁來草原的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