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3/4頁)

宋恂聞言一驚,忙問:“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就是這兩天,你們袁書記剛從省城開會回來,就交代我收拾東西了。”孫君華揉著腰說,“退居二線也好,他在海浦已經當了五年書記了,整天操心工作的事,吃不好睡不香的。這回也能歇一歇了。”

宋恂不由點頭。

袁書記以前是個沒有下巴的圓臉老頭,這幾年操勞過度,頭發全白了不說,下巴也露出來了。

雖然精氣神一直很好,但臉上的風霜還是很明顯的。

“去省城也不錯,不但袁梅能經常回家看看,苗苗也能讀更好的小學。”

“可不是嘛,”提起閨女,孫君華又來了些精神,“袁梅在黨校工作一年多了,現在事業穩定,也該把結婚的事提上日程了,等我們到了省城就跟小常的父母見見面。”

宋恂笑著說:“等袁梅跟常雲海結婚的時候,您跟我說一聲,我是要當娘家親戚坐席的。”

孫君華笑眯眯地應著。

“外面亂糟糟的,你別在那邊站著了,”袁正清聽到聲音從書房裏出來,對宋恂招手說,“你進來,我找你有事。”

宋恂將隨身帶來的一個小猴子玩偶塞進苗苗的懷裏,便跟著袁書記進了書房。

“袁書記,聽說您要去省裏了?定了去哪個單位嗎?”

“定了人大。”袁正清沒怎麽多談自己的去向,指了對面的椅子讓他坐,“你發表的那篇關於配套改革的文章,我也看過了,今天把你叫過來,就是說說這個配套改革的方案。”

宋恂頷首,正色坐好。

“你們那個配套改革的效果挺好,很有市場經濟的特色,效率高,見效快。但是有些問題你也要注意,三個方面的改革同時進行,並不適用於所有企業。一個單位要如何改革,一定要調查研究,考慮到有利和不利的方面,再定方案。我們現在比較提倡的是成功一條推廣一條,不求畢其功於一役。”

漁業公司是新成立的企業,宋恂和郭志勇又對企業有一定的掌控力,所以三個改革同時推進,才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但是如今大多數企業,都是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老國營,上面有眾多“婆婆”幹預,企業內部又有多中心的矛盾,很多廠裏現在推行集體領導,廠長和經理根本就放不開手腳。

別說三個改革同時進行了,能順利改成一個就不錯了。

“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人,不說大話辦不成大事,很多好經也能讓歪嘴和尚念臭了。”袁正清隱晦提醒道,“你這個高效的配套改革方案,很可能會被一些歪嘴和尚拿來進行嘗試。這個經到底能不能念好,也是因人因事而異的。你既然善於通過媒體表達自己的主張,那也要善於用媒體來堵住某些漏洞。”

這段時間來了那麽多參觀考察的人,宋恂也隱隱察覺了袁書記所說的問題。

這些人的水平確實有高有低,參差不齊。

“你現在還年輕,做事有沖勁有闖勁,但是有時也要聽一聽老同志的意見。”

宋恂笑道:“我們做這些都是郭書記同意的呀!”

袁正清搖頭失笑。

當初地委給漁業公司配了一老一少的組合,就是想讓郭志勇在宋恂太能沖的時候,給他降降溫。

沒想到不但降溫不成,老郭竟然還被年輕人激起了雄心,跟著宋恂一起大刀闊斧地改革。

“但凡改革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中央給咱們留下了三年至五年的時間逐步完成,而不是一步完成,立即完成。其他單位的幹部就沒有人想到你這種改革辦法嗎?為什麽其他人沒有一哄而上?”

宋恂沒吱聲,多數人的顧慮都比較多吧。

“你要知道,現在不是在公社當小幹部的時候了。你如今掌管著兩三千人的生計問題,幹部群眾基本不會給你試錯的機會。一旦改革失敗,無論對工人們的士氣,還是對你的領導威望,都是很沉重的打擊。”

宋恂理解袁書記的好意,但他還是得給他自己和漁業公司辯解一二。

“其實我們這個配套改革,並不是突然就開始改革的。早在兩年前,兩個公司剛合並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在冷凍廠進行試點改革了。直到去年五月,三個方面的改革才逐步完成。冷凍廠的成功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所以後來用了半年的時間,將這套改革方案,在所有下屬單位實行了,雖然推進過程中也有不同的聲音,但是成功案例擺在那裏,這次改革進行得非常順利。”

聽到老伴喊吃飯的聲音,袁正清起身說:“這次就這樣吧,以後再有類似情況,還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急躁。”

宋恂笑著答應。

行至門口時,袁正清腳步頓了頓,突然說:“內部改革完成以後,你還是得把精力放在擴大船隊規模和企業規模這方面,保持你們高速發展的優勢。漁業公司這兩年發展得不錯,最近地區可能會對你們的人事安排做一些調整,你有個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