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第2/2頁)

周青偉:“明明道德優先約束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卻總有那麽些人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04070-利益至上

周青偉:“我聽以前養主世界人類的人說,你們沒有太強的道德觀?”

我:“說得很客氣,直白地說應該是,修士沒道德,連法律都沒有。很多修士都不在乎殺人放火,在乎的那些中又有很多不是因為道德而只是礙於利益。殺了一個人可能引來那人親友的報復、可能引發自身的心魔劫,不值得,還不如搶光他的利益大。”

我:“不過如果以後有凡人來你們這,你們就會發現,主世界人類裏還是有正常人的,遵紀守法、能說通道理的正常人。”

周青偉:“你這話的意思好像有哪裏不太對?”

我:“沒有不對,我就是說修士不正常的意思。修士大多都太個人主義了,不會拿自己的道德觀約束別人,副作用是,也不約束自己,因為基本就算是沒有道德觀,只要利益。很純粹的利益至上思路。”

我:“這種思路之所以沒有把修真界搞得烏煙瘴氣只是因為修為越高,與世界的聯系就越多,‘利益’的範疇便會越寬廣。既然要追求長遠的利益,那當然不能竭澤而漁。有些話說出來可能會被嚴厲批評,但我支持的理論是,‘道德’本身就是一種利益。”

我:“傷害、欺壓、毀滅……這些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但是太多的人抗拒,以抨擊它們‘不道德’的方式來阻礙它們發展,那麽為了順利地發展,自然就得‘道德’。與大多數人對著幹總是會比較艱難。廣泛的道德是使世界獲利,最終的落腳點依然是利益。”

我:“總有些人覺得‘利益’說起來銅臭、難聽、恥於說,可是,追求利益有什麽不對呢?關鍵是,為什麽要把‘利益’局限為‘金錢’?情感、名聲、榮譽、自由……明明所有讓人獲得滿足感的東西都可稱為利益,某些人卻只認為它代表了錢?是不是因為這麽想的那些人,他們就只看得見錢?”

我:“高尚的人必須大公無私?為什麽要把公與私對立起來?明明是兩個可以也應該共存的東西。”

就像雲霞宗的看重門派利益,從來不是以傷害個人利益為代價,哪怕在不得已中暫時地傷,之後也必然會有更多的補償。只靠著犧牲個人而維持的集體,可存在一時,但絕不可能延續萬年。能看到未來的希望才會願意犧牲現在,已看到過去證明犧牲會得到高額回報,才會有下一次的犧牲。

比起‘我經驗豐富,我感覺這麽做更好,所以你應該這麽做’的‘好意’來,‘這麽做能獲利,不信我給你把算法列一遍,你自己也算算’的‘建議’明顯有說服力很多。

我要利益、要實際,要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好,而不是‘大家說好’。‘大家’跟我沒關系,與我直接相關的只有我自己,在我讓自己滿意之後,我才有閑暇去照顧他人的想法,從親近的人開始照顧起。至於關系遠的那些,照顧不過去了,讓他們自我照顧,別湊過來插隊。

周青偉:“你是堅定地這麽認為,還是只在說服自己堅定?”

我:“不確定。我覺得是前者,但當我一次次思考這類問題、一次次梳理自己的思路,我想這樣的反復強調行為便暗示著我是有猶疑的,否則,我根本不需要花時間去想這些。有確定答案的東西,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論證。”

周青偉:“你覺得你能成功說服自己嗎?”

我:“我想我能。因為我的想法與讓我覺得舒服的生活方式是統一的,它讓我猶疑之處只在於它與常規框架不太一樣。我要確保我的想法在脫離常規的同時不會被常規所傷害。有些事情雖然不是錯誤,但太多的無端指責也會讓當事人活得不痛快,我不想將我的生命浪費在可以避免的指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