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3頁)

謝瀾不言語。

垂首低眸,目光落在打開的《論語》,《禮記》上。

“臣今日在中書省並無多余事務,既然得空,便來東宮求見。原想著殿下今日必然要去紫宸殿見聖人和顧娘娘,當面解釋昨晚東宮的絲竹歌舞。如果殿下有為難之處,用得到臣的地方,臣願助力。”

“但今日窺見了含章殿的種種情形,比起聖人和顧娘娘那邊,殿下有更需要助力的地方。”

“哦?”姜鸞唇角翹起,起了些興致。“說說看。”

謝瀾應聲道,“四書五經,都是聖賢學說。殿下跟隨崔翰林學治經,必然能學得一身錦繡學問。然而——”

在姜鸞的注視下,他往下繼續道,

“然而,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臣不才,願為殿下講史。”

————

政事堂裏接連兩日在議盧家的處置問題。

王相始終稱病未至。

四大姓百年通婚,彼此都有幾門糾纏不清的姻親關系,王相近日秋涼受了風寒,但在家裏連續稱病六七日,也是帶了幾分避嫌的意味。

政事堂其他三人都知道王相稱病的用意,便趁王相不在的這幾日,加緊地議。

從京城盧氏男丁的處置,外放去地方上為官的盧氏族人的處置,到貪汙的賬目清點,盧氏名下田莊,私兵,家廟宗產,哪些查抄,哪些放過,大概議出了眉目,中書省一條條地草擬詔書。

聖人昨日清醒了,發話下來,今年是多事之秋,秋日登高望遠,有利於提振士氣。一年一度的重陽大宴雖說錯過了節氣,改名為秋日宴,但還是要辦,而且要熱鬧大辦。

熱鬧的秋日宴結束之前,必然是不會下詔處置盧氏的。

裴顯這日從政事堂出來的早。

剛走出來幾步,迎面看見崔秋實崔翰林,怒沖沖地在殿外長廊的欄杆處,正拉著禦史中丞崔知海說話。

崔翰林和崔中丞兩個都是四大姓的清河崔氏出身,雖然是隔了幾房的遠親,但一筆寫不出兩個崔字,出了事彼此會私下裏議一議。

見裴顯出來了,崔翰林拉著禦史中丞直奔過來。

“老朽有負裴中書的雅望。”崔翰林氣喋喋道,“老朽年紀大了,一把老骨頭應付不了皇太女殿下。東宮教諭這個職務,老朽做不了,老朽請辭!”

裴顯出來見了崔翰林拉長的臉,便猜到他三分來意,聽了他的請辭並不非常驚訝,鎮定地勸慰崔翰林,

“子曰:有教無類。皇太女殿下性情機敏多變,和大部分學子的脾性不同。崔翰林或許需要多些時日,多了解些皇太女的性情,才好引導進學。”

崔翰林怒道,“若是位正統出身的皇子,再頑劣老朽也教導得下去!哼,偏偏是位公主出身的皇太女。心思若不用在正道上,管也管不得,教也教不了!”

裴顯聽他話裏有話,追問了一句,“怎麽說?崔翰林盡管直言不諱。”

崔翰林冷冷道,“還請裴中書多管教手下的官員。二十出頭年紀輕輕的中書舍人,十五六歲青春年華的皇太女,孤男寡女,借著進學的名義,在含章殿裏一個多時辰不出來。哼,老朽都沒臉進去看。”

說完也不管周圍路過的官員聽到了如何反應,長揖到地,大步離去。

禦史中丞崔知海在旁邊聽得清楚,尷尬地笑笑,

“這……本官這位族兄,脾氣過於迂直了些,正所謂忠言逆耳……裴中書莫要氣惱啊。當初裴中書托了本官請崔翰林時,本官當時就說,崔翰林性情過於剛直,當不得東宮教諭的。”

裴顯站在政事堂的台階高處,對著滿庭院瑟瑟秋風中翻滾的枯葉,周圍竊竊私語的官員,深深地吸了口氣,把心頭翻滾的郁氣按捺下去。

“有勞崔中丞,好言安撫一下崔翰林。請辭東宮教諭的事裴某聽到了,請崔翰林不必放在心上。裴某這就過去東宮看看。”

白日裏的東宮靜悄悄。

沒了昨夜的歌舞鬧騰,也沒有平日裏殷勤來往的工部官員。

工部今早一道奏本遞進了中書省,裏頭辭藻繁瑣、字句駢儷地說明:

皇太女入主東宮,乃兩百年來的大盛事。東宮現有的建築,處處采用騰龍圖案,多處規制不合皇太女殿下的貴重身份,請求撥款重修東宮殿室,改騰龍祥雲為飛天彩鳳。

被裴顯當場把奏本扔到了地上。

又撿起來,從頭到尾重看了一遍,拿筆把末尾署名的四五個工部官員的名字一個個地圈了。以工部應侍郎為首,圈一個名字,念一遍。

念完之後,把奏本揣進袖裏,轉身去了政事堂。

自從裴顯四月裏進了政事堂,議事的速度比從前快了兩三倍不止。不到晌午時分,工部請求修整東宮的奏本批復就下來了。

帶頭署名的工部應侍郎,批了個‘靡費國庫,停職待查’,當場卸了官袍烏靴,狼狽地被趕出了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