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3/4頁)

蜜娘點頭:“大嫂是續弦,這麽多年也沒個孩子,她尚且有寡母和弟弟妹妹在,怕是手頭不寬,二嫂也是命苦,我自不會怪她們。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這也是應該的,三嫂那邊在問我敏哥兒要和我們羨哥兒一道學,再有大房的兩個侄子,雖說在申家讀書,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爺這裏,四爺也推脫不了。”

這話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沒有恩只有怨,沒有趕盡殺絕,已經是她格外仁慈了。

兒子厚道,可她們卻都不客氣。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應承她們。”

“話雖如此,同在一個屋檐下,日日見面,若太絕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對了,四爺準備在翰林院附近賃個屋子,這樣見同僚,招待同鄉倒是好。”

“咱們府上不能嗎?”

只見蜜娘笑道:“有些讀書人就是有那個脾氣,不願意入朱門,便是四爺見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別人說他自視甚高。”

徐氏也知曉兒子現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雜,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話,當然不能由蜜娘說出來,父母在不分家,這樣於名聲也有礙。

那麽最緊要的是要讓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壞處。

此事之後,家中平靜,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嶺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說來,她本以為這次回來能時常見到爹娘,不曾想居然她這一回來,爹娘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兩個弟弟由蜜娘引薦給徐氏行禮,玉恒玉涵都是好相貌,且敦厚老實之輩,這讓徐氏很是歡喜的同時又打量了一下蜜娘,這阮家全部的鐘靈毓秀仿佛她一個人得了去了。

蜜娘卻知曉她這位大弟弟萬事均安,是那種不管發生什麽事情,他有自己的章法的人,據說他自己和方惟彥道中了也好,不中回家做放牛翁也可。

但玉恒絕對才識不錯,方惟彥還道他這樣的心態反而好事,一但發軔也不一般。

又說玉涵卻不同,他小時候頑皮,長大後,卻在科舉一途上十分著緊,勤學聰明,但得失心很重。

不過,這兩人因家教關系,從不拿官家子的威風,在學裏也是和其他學生一般。

見過徐氏後,她道:“他二人都是半年才回來一次,我想就不必接來,好歹也有這麽大了,雖然不至於當家理事,但也能立起門戶來,兒媳尋常回家多看顧些就好了。”

徐氏自然知曉是為何?府裏如今住著俞氏的兩個妹子,都是嬌花一般的年紀,阮玉恒和阮玉涵此時不結親,都是為了將來有了功名,能結更好的親事。

如今,她自己也覺得越來越不方便了。

尤其是常雨珠又拿了賬簿過來,大房方惟昌的女兒要出嫁,還是嫁給郭家,這嫁妝自然不能少了。

她愁眉苦臉道:“侄女兒的嫁妝我是巴不得越多越好,只是今秋年成不好,先頭老太太的喪事辦完,賬上好容易緩過來,這一季的收成怕是全要給盛姐兒了。”

“再有六弟的年紀也不小了,他那裏倒是可以減一點去。梅姨娘說哥兒要開蒙,要院子住,兒媳想著羨哥兒隔壁還有個院子——”

徐氏默默想著,那可是留給敏哥兒的。

常雨珠管家已經節流不少了,但仍舊不夠用,翁老夫人在的時候,徐氏就早已察覺,到如今,卻是難辦的很。

偏偏,方惟彥在最後也和東安侯還有徐氏說了這個問題:“如今我聽說府中已然入不敷出,我們幾個大點的成家立業了倒好,可到底下的弟弟妹妹們,將來如何是好?”

東安侯道:“這卻不是你該關心的,我和你娘都在,怎麽能分家,你們兄弟手足一起,便是日子沒以前那麽好過,酌情減少一些就行了。”

以一個大家長的角度而言,自然希望所有子女都顧好。

甚至劫富濟貧也是應該的,只要一日不分家,府裏的少爺小姐們都能依靠這個侯府的名頭,嫁到好的人家,這對侯府而言是皆大歡喜。

方惟彥立馬起身欠身:“這是兒子的不是了。”

徐氏連忙幫兒子說話:“你也莫怪他,這一回來,房裏少了好些物件兒,他和他媳婦兒都是掩著。現在都已經這麽著了,將來,唉,豈不是兄弟們反目。”

她已經決意分家才是最好的,分了家,以方惟彥的孝順,這兒子還是她的兒子,方惟鈞的親兄弟,但若還在這府裏,自己兒子反而要為那些小娘養的跑腿。

“還有此事?”東安侯皺眉。

方惟彥嘆道:“這樹大要分枝,兒子心想現下分了家,反而大家彼此留著體面,總比將來鬧的不成樣子才好。兒子已然出仕,兒子的那份可以給二房,我和阮氏可以住官房去。再有如今國本之事,越演越烈,請托之人也越來越多,兒子深陷其中,個中滋味難以解啊。”